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遗传分析

作 者: 阮新民
导 师: 陈多璞;苏泽胜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遗传分析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韩国籼稻品种多产稻(Dasanbyeo)与粳稻品种TR22183杂交后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63个家系(F7),通过植物数量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进行遗传分析;并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1.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在两种氮素水平下均是属F类模型,即三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4.58%,32.98%。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不同的氮素水平表现不同。在施氮处理中检测到其中的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相等,表现为正向作用,另一对主基因为负向加性效应。在未施氮处理中三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同且均为正向作用。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是二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遗传。两对主基因在不同的氮素水平下表现不同。在施氮的处理中主基因表现为显性上位作用,且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不同。在未施氮的处理中主基因的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主基因间包括加性和加性上位互作效应。氮素转移效率是三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三对主基因在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在未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加性效应。在施氮与未施氮的氮素水平,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3.2%,62.6%。水稻氮素吸收总量由三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三对主基因间表现为等比加性。在施氮与未施氮的氮素水平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59.04%,33.7%。叶氮含量是两对主基因控制+多基因的控制的遗传。在施氮与未施氮的氮素水平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3.94%,26.2%。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1.85%,55.84%。且在未施氮环境下检测到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在施氮处理的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只有第二对主基因的约1/2;且第一对是负向效应。水稻穗氮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施氮水平下检测到三对主基因控制+多基因的控制的遗传,在未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水稻茎杆氮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多基因的控制的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不同的氮素处理水平下表现基本相同,均表现为第一对主基因的效应比第二对效应小且呈负向效应。在施氮与未施氮的环境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0.83%,36.73%,多基因的遗传率为22.14%,57.95%。2.氮素的利用性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的转移效率)与氮素吸收性状(叶氮含量、茎杆氮含量、穗氮含量)在施氮与未施氮环境下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干物质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氮素积累总量相关性均不显著。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氮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的转移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3.氮素的吸收性状(叶氮含量、茎杆氮含量、穗氮含量)与重要农艺性状间,在两种氮素水平下,除茎杆的氮含量与收获指数和穗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干物质重与氮素积累总量与重要农艺性状间两种氮水平下除与收获指数和穗数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在两种氮水平下除与收获指数和穗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的转移效率在两种氮水平下与收获指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谷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在两种氮水平下均有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转移效率与重要农艺性状中的收获指数密切相关;且在施氮处理中还存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氮素利用效率相关密切。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4.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2.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3.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4.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5.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6.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7.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8.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9.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20.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1.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