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及生态分布

作 者: 杨鸿雁
导 师: 陈椽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藻类植物 区系 生态分布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调查、采集、标本鉴定以及文献资料的考证。共记录藻类植物432种(含376种,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中蓝藻99种,占总种数的22.92%;红藻1种,占总种数的0.23%;金藻1种,占总种数的0.23%;硅藻200种,占总种数的46.30%;裸藻2种,占总种数的0.46%;绿藻129种,占总种数的29.86%。由此可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以硅藻占优势。研究区无论是从属的数量还是从种的数量来分析,优势科现象都比较明显。舟形藻科Naviculaceae和鼓藻科Desmidiaceae是组成该研究区藻类植物的优势科。贵州省藻类新记录79种。研究区内即出现了热带地区的种类,也出现了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冷水性种类,反映出该区是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利用藻类植物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的方法对该研究区不同区段内的藻类植物在物种丰富程度和亲缘关系上进行比较,以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国内其他8个地区进行藻类植物区系比较,结果表明:第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6个不同采集区段中,物种丰富度以方祥的最高,其次是雷公山;物种丰富度最低的是雷公坪。第二,从属的相似性来看,6个样区之间亲密程度都在比较亲近以上,其中方祥和雷公山最亲近,其次是方祥和小丹江;西江和雷公坪之间属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从种的相似性来看,西江和其它5个采集区都比较疏远,最疏远的是方祥和雷公坪。最亲密的是响水岩和小丹江、方祥和小丹江。从属的相似性和种的相似性都证明了方祥和小丹江之间最亲近。第三,湖南武陵园物种丰富度最高,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其次。研究区藻类植物种类丰富,仅在气生环境中出现的有25种,占总种数的5.79%;仅在亚气生环境中出现的有89种,占总种数的20.60%;仅在水生环境中出现的有165种,占总种数的38.19%。从生活环境来看,该地区藻类的生活环境复杂多样,有喜偏酸的种类,也有喜偏碱的种类。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0 前言  10-11
1 概况  11-12
  1.1 研究区基本概况  11-12
2 样点的设置和研究方法  12-15
  2.1 样点的设置  12
  2.2 标本微片制作  12-14
  2.3 野外采样工具  14
  2.4 标本鉴定  14
  2.5 室内样品的鉴定及数据的处理分析  14-15
3 雷公山自然保护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15-21
  3.1 种类组成  15-16
  3.2 研究区的种类组成  16-17
  3.3 优势藻类植物  17-21
    3.3.1 优势科  17
    3.3.2 优势属  17-21
4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特点  21-29
  4.1 藻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  21-23
  4.2 研究区藻类植物区系比较  23-25
    4.2.1 物种丰富度比较  23
    4.2.2 相似性系数比较  23-25
  4.3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  25-29
5 雷公山藻类生态分布  29-38
  5.1 生态类型  29-37
    5.1.1 气生环境中的藻类  29
    5.1.2 亚气生环境中的藻类  29-31
    5.1.3 水生环境中的藻类  31-37
  5.2 pH值对藻类植物分布的影响  37
  5.3 温度对藻类植物分布的影响  37-38
  5.4 营养物质对藻类植物分布的影响  38
6 结论  38-40
参考文献  40-43
图版一 藻类植物  43-44
图版二 野外取样点照片  44-45
附录一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采集记录  45-57
附录二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名录  57-73
致谢  73-74

相似论文

  1.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2.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3. 美国海滨桤木和薄叶桤木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比较,S792.14
  4. 山西省叶蜂分类与区系研究,S769
  5. 肉苁蓉的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种子萌发条件的初步研究,S567.239
  6. 广东沿海角毛藻属的种类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特征,Q948
  7. PAHs在4种绿化树种体内的分布及对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X173
  8. 稀土壳聚糖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肌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963.1
  9. 辽河口湿地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X172
  10. 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征,Q948
  11. 呼兰河湿地藻类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相关性的初步研究,Q948
  12. 松花江中下游典型地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动物及生境相关性研究,S154.5
  13.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流研究,Q948
  14. Am真菌与草莓共生关系研究,S668.4
  15. 安国市药用植物AM真菌生态分布研究,S154.3
  16. 安国白芷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S154.3
  17. 陕西省黄柏塬自然保护区鸟类动物资源与区系特征分析,Q958.155
  18. 黑龙江省硅藻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和单壳缝目植物分类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Q948
  19. 松嫩平原部分地区湖泊、泡沼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Q948
  20.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样性特征与生态适应性,Q948
  21.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研究,S792.3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