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东沿海角毛藻属的种类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特征

作 者: 聂瑞
导 师: 王艳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广东沿海 角毛藻 种类多样性 生态分布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湛江海域(雷州湾和湛江港)、大亚湾、汕头海域(汕头港和柘林湾)等广东沿海的代表性海区,开展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研究了硅藻角毛藻属(Chaetoceros)的种类多样性生态分布特征。共鉴定37个角毛藻种类(含变种、变型)另有2个未知种。已鉴定的种类包括:窄隙角毛藻(C. affinis Lauder)、大西洋角毛藻(C. atlanticus var. atlanticus Cleve)、大西洋角毛藻那不勒斯变种(C atlanticus var.neapolitana (Schutt) Hustedt)、大西洋角毛藻骨架变种(C. atlanticus var. skeleton (Schroder) Hustedt)、北方角毛藻(C. borealis Bailey)、短孢角毛藻(C. brevis Schutt)、紧挤角毛藻(C. coarctatus Lauder)、扁面角毛藻(C. compressus Lauder)、双脊角毛藻(C. costatus Pavillard)、旋链角毛藻(C. curvisetus Cleve)、丹麦角毛藻(C. danicus Cleve)、柔弱角毛藻(C. debilis Cleve)、并基角毛藻(C. decipiens Cleve)、并基角毛藻单胞变型(C. decipiens f.singularis Gran)、齿角毛藻(C. denticulatus Lauder)、齿角毛藻瘦胞变型(C. denticulatus f.denticulatus Hustedt)、冕孢角毛藻(C. diadema Gran)、双孢角毛藻(C. didymus Ehrenberg)、双孢角毛藻英国变种(C. didymus var.anglisa (Grunow) Gran)、远距角毛藻(C. distans Cleve)、异角毛藻(C. diversus Cleve)、印度角毛藻(C. indicus Karsten)、克尼角毛藻(C. knipowitschii Henckel)、平滑角毛藻(C.laevis Leuduger-Formorel)、罗氏角毛藻(C. lauderi Ralfs)、洛氏角毛藻(C. lorenzianus Grunow)、短叉角毛藻(C.messanensis Castracane)、海洋角毛藻(C. pelagicus Cleve)、秘鲁角毛藻(C. peruvianus Brightwell)、拟旋链角毛藻(C. pseudocurvisetus Mangin)、拟双刺角毛藻(C. pseudodichaeta Ikari)、嘴状角毛藻(C. rostratus Lauder)、暹罗角毛藻(C. siamense Ostenfeld)、聚生角毛藻(C. socialis Lauder)、圆柱角毛藻(C. teres Cleve)、扭链角毛藻(C. tortissimus Gran)、卡氏角毛藻(C. castracanei Karsten)。还有2个未知种,分别为未知种1(C. spl)、未知种2(C. sp2)。对以上角毛藻种类进行了形态学特征描述,附有LM和SEM的形态学特征图片。SEM下观察到若干角毛藻种类的新纪录的超微结构特征,如窄隙角毛藻和短叉角毛藻的链内角毛,双脊角毛藻、冕孢角毛藻和拟旋链角毛藻等角毛上生螺旋状排列的小刺。紧挤角毛藻链内角毛生4行齿状刺,端角毛生10行小刺的结果发展了以往研究结果。对这些新的超微特征进行了形态学说明和分类学价值的分析。广东典型海域角毛藻的种类组成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域特性,以暖水、温带近岸种为主,外洋种较少。湛江海域、大亚湾和汕头海域鉴定的角毛藻种类数分别为26种、33种和26种。各个海域角毛藻的种类数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湛江海域角毛藻种类数冬季最多,夏秋季最少;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种类数,春季最多,并按春、夏、秋、冬依次递减。三个研究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602.31×103cells/L、49.89×103cells/L和1032.11×103cells/L,汕头海域最高,湛江海域其次,大亚湾最低。调查海域角毛藻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并且各个研究海域的季节分布特征也各不相同。湛江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变化范围是7.14~2300.23×103cells/L。夏季,拟旋链角毛藻为绝对优势种,细胞丰度为2289.870×103cells/L,占角毛藻总量的99.55%,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7.05%。大亚湾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变化范围是2.10~99.93×103cells/L。春季,以旋链角毛藻为优势种,细胞丰度为87.128×103cells/L,占角毛藻总量的87.19%,占浮游植物总量的50.27%。汕头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变化范围是0.23~3799.50×103cells/L。春季,以旋链角毛藻和柔弱角毛藻为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别为1917.220×103cells/L和1294.411×103cells/L,分别占角毛藻总量的50.46%和34.07%,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3.13%和29.12%。三个海域优势种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因季节而异,但各个海域又各有一定的分布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9
第一章 前言  9-18
  1.1 研究背景  9-10
  1.2 角毛藻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0-16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16-18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8-23
  2.1 调查海域  18
  2.2 调查海域概况与站位分布  18-21
  2.3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观察  21-22
  2.4 样品基本信息  22
  2.5 藻类分类鉴定所用文献  22
  2.6 主要仪器设备  22-23
第三章 广东沿海角毛藻的分类学研究  23-71
  3.1 广东沿海角毛藻的种类名录  23-25
  3.2 广东沿海角毛藻的分类学描述  25-66
  3.3 小结  66-71
第四章 广东沿海角毛藻的生态分布特征  71-93
  4.1 湛江港海域角毛藻的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71-74
  4.2 大亚湾海域角毛藻的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74-78
  4.3 汕头海域角毛藻的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78-82
  4.4 三个海域角毛藻生态分布特征  82-87
  4.5 结果与讨论  87-93
第五章 结论  93-94
参考文献  94-100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0-101
致谢  101

相似论文

  1. 硅藻生长调控富集油脂及其生物柴油特性研究,TE667
  2. 美国海滨桤木和薄叶桤木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比较,S792.14
  3. 2007年春季和秋季北黄海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调查分析及两种微型硅藻的分离鉴定,Q179.1
  4. PAHs在4种绿化树种体内的分布及对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X173
  5. 云南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噬藻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X524
  6. 胶州湾中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S932.2
  7. 辽河口湿地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X172
  8. Am真菌与草莓共生关系研究,S668.4
  9. 安国市药用植物AM真菌生态分布研究,S154.3
  10. 安国白芷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S154.3
  11. 食用菌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S646
  12. 内蒙古乌海市鸟类区系、生态分布及群落结构研究,Q958
  13. 广东沿海典型赤潮高发区海洋环境生态研究,X55
  14. 广东沿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X55
  15. 广东沿海典型养殖区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测分析及其生物标记物研究,S948
  16. 青海地区燕麦根际AM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S154.3
  17. 三株溶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Q93-3
  18. 黄海西北部细菌和浮游病毒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2
  19. 长江口盐沼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分布格局,Q948
  20. 河北省安国市丹参根围AM真菌生态分布研究,S567.5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