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生态思想论析
作 者: 刘秋媛
导 师: 刘太恒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思想 当代价值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生态环境危机日趋严峻,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使得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今天人们思考的焦点。由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之中,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朴素自然观,此后近代的机械自然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都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虽未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集中阐述,但其生态思想在他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呈现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马克思生态思想主要蕴含在他的自然观、实践观和历史观之中。在马克思的自然观中,他关于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自然界的客观先在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详尽阐发,体现出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在实践观中,马克思强调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是统一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而只有合理地控制好物质变换,方可促进生态和谐。在大量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现状之后,马克思又从多角度剖析了生态恶化的根源。他由此指出,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异化,进而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的不可避免性。所以,马克思把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共产主义。他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在其历史观中,马克思提出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是相互制约的,应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统一起来进行考察。并且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过程划分出三个历史阶段,即由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经独立性阶段,直至自由性阶段。与此同时,马克思还从社会历史双重维度考察了人与自然的辩证联系。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游离于自然之外的社会历史,也不存在摆脱了人类社会影响而孤立存在的自然界。马克思生态思想源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考察,显然也应将其运用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去,挖掘其当代价值。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次提升”、“两种尺度”、“两个和解”,完全可以作为指导时下探索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其次,马克思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最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固然需要完善社会关系和变革社会制度,但更不应忽视一个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的必要充实。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4 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 14-19 1.1 生态、生态环境的概念 14 1.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 14-16 1.2.1 古希腊朴素自然观 14-15 1.2.2 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15 1.2.3 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 15-16 1.3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16-19 1.3.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 16-17 1.3.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 17-18 1.3.3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 18-19 2 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 19-24 2.1 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 19-20 2.1.1 自在自然 19 2.1.2 人化自然 19-20 2.2 自然界的客观先在性 20-22 2.2.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20-21 2.2.2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21-22 2.3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22-24 2.3.1 自然界确证了人的客观存在 22 2.3.2 人类社会再生产自然界 22-23 2.3.3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23-24 3 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 24-30 3.1 社会实践是统一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24-26 3.1.1 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4-25 3.1.2 控制物质变换,促进生态和谐 25-26 3.2 资产阶级私有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异化 26-28 3.2.1 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现实的批判 26-27 3.2.2 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恶化根源的深刻剖析 27-28 3.3 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体 28-30 3.3.1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28 3.3.2 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28-30 4 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生态思想 30-34 4.1 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 30-31 4.2 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三个历史阶段 31-32 4.2.1 第一个阶段: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 31 4.2.2 第二个阶段: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 31-32 4.2.3 第三个阶段: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 32 4.3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联系 32-34 4.3.1 人与自然关系的横向社会维度考察 32-33 4.3.2 人与自然关系的纵向历史维度考察 33-34 5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34-42 5.1 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 34-38 5.1.1 "两次提升":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路向 34-35 5.1.2 "两种尺度":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原则 35-36 5.1.3 "两个和解":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预设目标 36-38 5.2 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启示 38-40 5.2.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 39 5.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39-40 5.3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充实 40-42 5.3.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得以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 40 5.3.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能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 40-42 参考文献 42-44 致谢 44-45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
|
相似论文
-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 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G423
-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 哲学历程中的生态思想轨迹—从笛卡尔到怀特海,N02
- 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I712.06
-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 马克思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探源,A81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