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

作 者: 钱凤欢
导 师: 魏晓文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张学良 国家统一思想 评价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是其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学良出生在中国社会较为动荡的年代,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作为奉系军阀中的年轻将领,张学良参加了与其他军阀大大小小的战役,认识到军阀的本质。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也感受到国家分裂是外敌入侵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国家统一思想逐步形成、发展。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息内争,御外侮”。在他看来,一方面,“内争”有引起“外侮”的危险;另一方面,要想“御外侮”也必须先“息内争”。他强调只有保持国家统一,才能形成抵御外侮的联合阵线。在掌控奉系军阀统治权后,他也开始践行这一思想。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呼吁停止内战,并出兵助蒋,国家统一思想再一次得到实践。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惜牺牲个人,甚至东北军,其国家统一思想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也标志着他国家统一思想的最终形成。但由于张学良处于特殊地位及特殊历史环境之中,他的国家统一思想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带有明显的传统“忠君”思想,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之处,如参与内战和息内争等。从总体来看,追求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主线,他的国家统一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0
1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形成的条件及原因  10-19
  1.1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10-12
    1.1.1 国际日俄侵略  10-11
    1.1.2 国内军阀混战  11-12
  1.2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形成的文化条件  12-16
    1.2.1 中西文化的熏陶  12-13
    1.2.2 重要人物的影响  13-16
  1.3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  16-19
    1.3.1 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东北的国难  16-17
    1.3.2 张作霖皇姑屯被炸的家仇  17-19
2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及其影响  19-38
  2.1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19-24
    2.1.1 “和平”与“统一”的关系  19-20
    2.1.2 国家统一思想的核心  20-21
    2.1.3 国家统一思想的原则  21-23
    2.1.4 国家统一思想实现的途径  23-24
  2.2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实践及其影响  24-32
    2.2.1 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首次实践  24-25
    2.2.2 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制止内战的重大举措  25-27
    2.2.3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地方割据思想的冲击  27-28
    2.2.4 拥蒋“剿共”:国家统一思想的曲折发展  28-29
    2.2.5 西安事变:国家统一思想的飞跃  29-31
    2.2.6 软禁生涯:国家统一思想的延续  31-32
  2.3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转变的原因分析  32-38
    2.3.1 张学良个人思想的转变  32-33
    2.3.2 对蒋介石外交政策的愤慨  33-34
    2.3.3 全国救亡运动的高涨和东北军内部强烈的呼声  34-36
    2.3.4 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推动  36-38
3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特征及其评价  38-44
  3.1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基本特征  38-41
    3.1.1 民族认同感与爱国情怀的互动  38-39
    3.1.2 地方主义与国家观念的冲突  39
    3.1.3 国家统一与国家富强的结合  39-40
    3.1.4 公而无私与牺牲自我的精神  40-41
  3.2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评价  41-44
    3.2.1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41-42
    3.2.2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局限性  42-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8-49
致谢  49-50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3.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6.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8.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