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志韦诗与诗论研究

作 者: 范忠锋
导 师: 解志熙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形式 格律诗 语言学 现代性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国现代诗人陆志韦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发掘陆志韦诗歌创作文本与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术界对于陆志韦诗歌研究的成绩和不足,然后重点对陆志韦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新的探讨,力图比较恰当地评定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全文分5章。第1章是导论,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方法。第2章是对陆志韦生平和创作的考述,发掘出了一些新的文献和史料。第3章和第4章是本文的重点。第3章依据新发现的陆志韦诗论,比较全面地考察了陆志韦的诗学主张,和他的学术思想背景——陆志韦作为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以及心理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语言学研究怎样影响着他对诗歌语言形式问题的理论思考,比如关于节奏和韵律,比如关于汉语和英语的比较,都推动着他深入思考诗与话的两种话语方式的异同,并指出陆志韦的既不同于新文化主流派也有异于《学衡》派的独特文化观,也与他的诗学思考有所关联。第4章指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如何建立新的诗歌形式,一直是个重大的艺术难题,不少新诗人为此付出了探求和试验的辛劳,构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新诗形式运动,而陆志韦则是这个诗歌运动的先行者——他是明确提出建立诗的现代“躯壳”即新形式的第一人,并率先进行了创作实验,在20年代初就推出了两本以新格律诗为主的白话诗集。由此他下启了以新月派为代表的格律诗派,推动了新诗形式建设的进程。该章还强调,在持续推动新诗的形式建设的同时,陆志韦的诗歌创作也葆有现代性的追求,并指出其现代性表现的两个方面及其来源——留美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英美“近代诗”(即现代派诗)的熟稔,使他的诗作表现了相当有意味的现代性体验,同时也借鉴和化用了英语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手段如戏剧化与独白。第5章总结全文,强调陆志韦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考两方面的独到探索,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1章 关于诗人陆志韦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7-13
  1.1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7-11
    1.1.1 20 世纪20-40 年代新诗坛对陆志韦的评论  7-9
    1.1.2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陆志韦诗歌与诗论的研究  9-11
  1.2 问题与方法  11-13
    1.2.1 问题  11-12
    1.2.2 方法  12-13
第2章 陆志韦生平述略与文学著述考述  13-31
  2.1 陆志韦生平述略  13-15
  2.2 陆志韦诗作的版本问题及其集外诗的整理  15-29
    2.2.1 版本考证——从《不值钱的花果》到《渡河》  15-18
    2.2.2 诗作拾遗——两首未入集的诗  18-20
    2.2.3 一部“未结集的诗集”:《杂样的五拍诗》辑述  20-29
  2.3 《中国诗五讲》及其他:陆志韦诗论及相关文章拾遗  29-31
第3章 陆志韦的诗学主张及其学术思想背景  31-42
  3.1 新旧两派夹击中的“白话诗”主张  31-32
  3.2 “话”与“诗”的异同之辨:陆志韦对“白话诗”的独特思考及其语言学背景  32-37
    3.2.1 科学与诗、白话与文言、节奏和押韵  32-35
    3.2.2 《杂样的五拍诗》的诗歌形式理论探索与陆志韦的语言学研究  35-37
  3.3 打破新旧二元对立的另类思维:陆志韦诗学观念背后的文化态度  37-39
  3.4 《中国诗五讲》中关于白话诗论述  39-42
第4章从形式的试验到现代性的体验:陆志韦的诗路历程  42-56
  4.1 坚持不懈的形式试验:陆志韦诗歌的艺术建树  42-48
  4.2 把戏剧和小说艺术引入诗中:陆志韦诗歌艺术的现代性探索  48-50
  4.3 万古的回声与现代的体验:陆志韦的诗歌意境  50-56
第5章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2
致谢  62-6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2.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3.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4. 对泛神论无限的浪漫主义追寻,I561
  5.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6. 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G459
  7. 夏丐尊“形式论”四部著述比较探究,G633.3
  8.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9.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完备化及其上的知识获取,TP311.13
  10. “二拍”述补结构研究,H141
  11. 会话含义特征强化性的英汉对比研究,H313
  12. 汉语主语与话题研究综述,H146
  13. 交叉杆型并联机床运动学及Kane动力学研究,TH113
  14. 师生协商互动与学生英语口语发展,H319
  15. 解读纳比派画家勃纳尔的绘画艺术,J205
  16. 我国生活类电视节目类型研究,G222
  17. 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H195
  18. 不同类型的教师书面反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证研究,H319
  19.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G831.3
  20. 从及物性角度批评性分析奥巴马访华的报道,H315
  21. 公司登记审查研究,D922.291.9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