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淮安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作 者: 王惠
导 师: 江可申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淮安 城市竞争力 综合评价 提升路径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城市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它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它不仅涉及地理学、规划学、建筑学,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美学、法学、管理学、生态学、系统学等十多门学科,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涉及到城市生存、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抓住重点。论文以淮安城市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淮安的发展路径。淮安是苏北的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在苏北具有代表性,探索淮安城市竞争力,实际上就是研究类似于苏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情况。淮安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快淮安城市发展进程,尽快缩小与苏南、苏中的发展差距。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其中第三、四、五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首先,论文提出城市竞争力问题,概括地叙述了国内外对城市竞争力研究情况,对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其次,论文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定性、定量方法,借鉴上海市社科院等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淮安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概括建立城市竞争力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搜集江苏省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基于过去应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同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评价时,其评价结果总存在差异的现象,提出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客观将淮安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克服了以往应用一种方法在评价中的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在分析结果认为淮安城市竞争力在江苏省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再次,论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总结淮安城市竞争力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为提升淮安市城市竞争力做进一步有益探索。最后,论文在城市竞争力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提升淮安城市竞争力的具体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研究背景  11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1-12
    1.2.1 研究意义  11-12
    1.2.2 研究目的  1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1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2-17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7-21
  1.4 研究方法、研究构架和技术路径  21-23
    1.4.1 研究方法  21
    1.4.2 研究构架  21-22
    1.4.3 研究技术路径  22-23
  1.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23-24
第二章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24-29
  2.1 城市竞争力的认识  24-25
    2.1.1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24-25
    2.1.2 城市竞争力特征  25
  2.2 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基础  25-29
    2.2.1 经济增长理论  25-26
    2.2.2 创新理论  26-27
    2.2.3 竞争力优势理论  27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29
第三章 淮安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29-60
  3.1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29-31
  3.2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31-35
  3.3 对比城市的选取  35-36
  3.4 实证分析  36-55
    3.4.1 主成分分析  36-45
    3.4.2 因子分析  45-52
    3.4.3 灰色关联分析  52-54
    3.4.4 一致性检验  54-55
  3.5 比较评价结果  55-60
第四章 淮安城市竞争力优势与劣势  60-68
  4.1 淮安市城市竞争力优势分析  60-64
    4.1.1 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  60-61
    4.1.2 深厚的文化底蕴、宝贵的旅游资源  61-62
    4.1.3 淮安的经济和城市化潜力  62-64
    4.1.4 淮安市区位和交通优势  64
    4.1.5 区域性商贸都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64
    4.1.6 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  64
  4.2 淮安市城市竞争力劣势分析  64-68
    4.2.1 产业竞争力较低  64-65
    4.2.2 制度创新的迟缓  65-66
    4.2.3 再就业问题严重  66
    4.2.4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66-67
    4.2.5 经济资金短缺  67-68
第五章 提升淮安城市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68-78
  5.1 谋求大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8-70
  5.2 转变政府职能、培育适合城市发展环境  70-71
  5.3 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城市开放程度  71-73
  5.4 发展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城市  73-76
  5.5 重视人力资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  76-77
  5.6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城市化步伐  77-78
第六章 结论  78-80
  6.1 本文主要工作  78
  6.2 本文主要结论  78-79
  6.3 本文的不足  79-80
参考文献  80-84
致谢  84-8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5-86
附录  86-92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4.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5.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6.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7.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8.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9.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0.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11.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12.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3.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14. 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S572
  15.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16. 苏北中小学校长培训状况研究,G637.12
  17. 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特征及回采覆岩破坏研究,TD327.2
  18. 基于不确定因素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研究,TU722
  19. 葫芦岛市连山区综合防灾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TU984.116
  20.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F426.21
  21.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