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 者: 黄绮彦
导 师: 王耀辉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儒学 当代教育 国学热潮 德育 心灵教育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6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近几年出现的国学热潮现象为切入口,透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反映人们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和精神文明缺失的忧虑,揭示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在人们渴望回归传统文化及改革教育制度的期待下,重新审视儒家教育观及教育行为,总结其中有价值的成分,积极寻找儒学对教育的有益启示,以弥补当代教育之不足。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透视国学热潮现象。例举当前社会出现的重读经典现象及引起很大争议的另类教育模式,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社会心理,显示人们对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的忧虑及重塑民族精神的渴望,其中包括对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发生的多次断裂的思考,对当代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的不满。第二部分,反思当代教育。分析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主要分析两点,一是智育的膨胀,二是德育的空泛。第一个方面,分析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造成培养目标单一、学生知识结构比重失衡、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突显当代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第二个方面,分析德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化的问题:包括将德育形同政治课、德育的教条化以及对学生的道德评价过于表面等弊端。德育对于学生的道德良知和精神文明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德育的缺失也极可能导致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包括同情心的丧失和文明礼仪的丧失。第三部分,归纳儒家的教育观。以《论语》为主,主要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一是孔子的教育以培养人格为主,是典型的心灵教育。要求学生要以“仁”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通过不断修养自身,规范行为,最终成为心智成熟的君子。二是孔子平等的教育理念,实践亲切教学。在有教无类的观念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三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对思维启发的重视。强调教师的善“导”和学生的善“悟”,要求学生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并将经过自己分析、领悟之后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四部分,探讨儒家教育观及教育行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首先,从儒家重视心灵教育及社会已经出现的一些精神危机,得出应重视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启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良知及社会责任感,并且使之成为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这是教育工作者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其次,应发挥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感情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再次,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礼的丧失缘于师生感情的淡薄,要重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必须在双方互相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之上。教师放下身份架子,主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耐心倾听,细心观察,学生多些虚心和体谅,那么师生关系自然会趋向和谐和融洽。本文从社会国学热潮现象引发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思考,再穿越热点现象透视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可以作为补充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最后收获一些启示,以此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1
一、透视国学热潮现象  11-15
  (一) 重读经典现象  11-12
  (二) 孟母学堂事件  12
  (三) 对国学热潮现象的反思  12-15
二、反思当代教育  15-19
  (一) 智育的膨胀  15-16
  (二) 德育的空泛  16-17
  (三) 透视社会不良现象背后的精神危机  17-19
    1、同情心的丧失  17-18
    2、礼的丧失  18-19
三、儒家的教育观  19-29
  (一) 注重人格培养  19-24
    1、道德完善,行为规范  19-22
    2、关爱社会,修养自身  22-23
    3、心智成熟,人格健全  23-24
  (二) 实践亲切教学  24-26
    1、教学门槛的平等  24-25
    2、师生关系的融洽  25-26
  (三) 重视思维启发  26-29
四、儒家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的启示  29-35
  (一) 应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29-30
  (二) 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30-32
  (三)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32-35
    1、师生之间应相互理解  32-33
    2、师生之间应加强交流和对话  33
    3、教师应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了解  33-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

相似论文

  1.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5.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6.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7.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G641
  8.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9.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0. 人性化高等教育的德育价值发掘研究,G641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632.9
  12. 德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分析,G647.38
  13. 职业高中“三化”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711
  14. 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G633.41
  15. 论动画片对青少年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影响,J954
  16. 高职院校历史课的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711
  17. 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G633.8
  18. 青少年亚文化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31
  19. 德育隐性课程与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0.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21.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研究,G7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