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形态标记与AFLP分子标记在“黄海一号”中国对虾遗传选育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刘欣
导 师: 李健;潘鲁青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形态标记 AFLP分子标记 性状相关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3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抗病力等经济性状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突破点。形态学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具有易于识别和掌握、简单直观等优点,在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突破了表现型的局限性,具有稳定性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信息含量高等特点。“黄海1号”是2004年经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国对虾养殖新品种,但对其体型特征尚未作过系统研究。选取120尾第八代“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测量其体长等13个数量性状指标,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各个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体重和第一、六腹节长和头胸甲长、宽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全部达到极显著(P < 0.01);头胸甲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中国对虾体重的主要因素;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其他性状进行间接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第一腹节长、尾节长和第一腹节高等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79.269+0.840x1+17.725x2+3.510x3+3.713x4+7.442x5。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是影响体重的最关键因素,为中国对虾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在以“黄海一号”中国对虾为试材,优化AFLP技术体系及集群分离分析的研究中,对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引物的筛选、PCR反应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体系稳定、快捷、灵敏。按照改进的技术体系,利用11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黄海一号”中国对虾第8代选育群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AFLP标记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检测效率,11对引物共产生700余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20.8个多态标记。同时,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AFLP标记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这些AFLP标记的研究为中国对虾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进一步将与经济性状有关的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前言(文献综述)  10-31
  第一节 对虾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11-17
    1 对虾遗传学研究现状  12-14
      1.1 群体遗传学  12-13
      1.2 数量遗传学  13
      1.3 分子遗传学  13-14
    2 对虾的育种学研究进展  14-17
      2.1 杂交育种  14-15
      2.2 选择育种  15
      2.3 细胞工程育种  15-16
      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6
      2.5 基因工程育种  16-17
  第二节 遗传标记技术在对虾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17-29
    1 遗传标记的种类  17-22
      1.1 形态学标记  17-18
      1.2 细胞学标记  18
      1.3 生化标记  18-19
      1.4 分子标记  19-22
    2 AFLP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22-23
      2.1 AFLP 的基本原理  22-23
      2.2 AFLP 的技术流程及关键  23
    3 AFLP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  23-29
      3.1 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上的研究应用  24-25
      3.2 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25-27
      3.3 基因定位及克隆  27
      3.4 品系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7-29
      3.5 AFLP 应用前景展望  29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9-31
第二章 中国对虾“黄海1 号”第八代选育群体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研究  31-40
  0 引言  31-32
  1 材料与方法  32-34
    1.1 实验材料  32
    1.2 形态指标及测量  32-33
    1.3 统计分析方法  33-34
  2 结果与分析  34-37
    2.1 各性状的表型参数估计值(统计量)  34
    2.2 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34
    2.3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34-37
  3 讨论  37-40
    3.1 回归方程  37-38
    3.2 各性状的通径分析  38-39
    3.3 影响中国对虾“黄海一号”体重的主要数量性状的确定  39-40
第三章 中国对虾“黄海一号”AFLP 分析的条件优化  40-52
  引言  40-41
  1 材料与方法  41-47
    1.1 试验材料  41
    1.2 主要溶液配制  41-42
    1.3 实验方法  42-47
  2 结果与讨论  47-52
    2.1 高质量模板 DNA 的提取  47
    2.2 模板 DNA 的酶切  47-48
    2.3 PCR 体系建立  48-52
第四章“黄海一号”中国对虾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52-65
  引言  52
  1 材料与方法  52-54
    1.1 试验材料  52
    1.2 数据测量与统计分析  52-53
    1.3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53
    1.4 AFLP 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53
    1.5 AFLP 分析  53
    1.6 特异片段的回收及再扩增  53-54
  2 结果  54-61
    2.1 表形性状统计分析  54
    2.2 AFLP 引物的筛选  54-56
    2.3 AFLP 多态标记检测结果  56-59
    2.4 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  59-60
    2.5 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回收克隆及测序结果  60-61
  3 讨论  61-65
参考文献  65-73
致谢  73-74

相似论文

  1.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的培育技术,S945
  2. 黄芩苷和虾青素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特性影响的研究,S945
  3. “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抗白斑病的SRAP分子标记,S945
  4. 小麦旗叶性状对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及旗叶基因的AFLP标记,S512.1
  5. 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情况的初步研究,S945.46
  6. 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及对诺氟沙星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研究,S948
  7. 绵羊GH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S826
  8. 中国对虾贮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变化规律研究,TS254.1
  9. 狗牙根和海滨雀稗的形态特征与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S688.4
  10. 刺槐耐盐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及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S792.27
  11. 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形态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S792.11
  12. 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S651
  13. 大菊品种分类研究及核心种质构建初探,S682.11
  14. 禾本科CNS-AFLP标记开发与通用性检测,S188
  15. 光皮桦遗传改良研究,S792.159
  16. 丹顶鹤孵卵期行为比较和亲缘关系的研究,Q958
  17.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辅助选择,S435.131
  18. 中国沿海鼠尾藻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Q943
  19. 应用AFLP技术对大连沿海裙带菜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917.3
  20. FA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S831.2
  21. 燕麦种质农艺性状、耐盐和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1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