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作为一种范式的民生新闻研究

作 者: 叶明华
导 师: 董天策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公共新闻 范式 公众
分类号: G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9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如果以此作为民生新闻正式亮相的标志的话,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5个春秋。在这5年里,民生新闻经历了崛起、繁荣、混乱再到复兴等曲折的考验。梳理其发展历程,笔者发现: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否必然发展成公共新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尚未形成共识,导致民生新闻陷入了实践的误区,影响了民生新闻探索的深度与广度。本文主要采取定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以民生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公共新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引入科学社会学领域的“范式”理论,对民生新闻进行了重新界定:“民生新闻是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四者有机统一所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引入范式理论对民生新闻进行概括,可以使民生新闻的实践和研究更为精确与合理,为其操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其次,本文通过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对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这两种新闻范式的内涵特征、历史背景、发展现状、长处与不足进行详细梳理,论证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是在不同的国情和媒介生态环境下发展起来两种不同的新闻传播范式,它们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足,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最后,在理顺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这两种范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新时期,我国的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求为这两种范式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预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0
1. 民生新闻的定义之争以及范式的界定  10-17
  1.1 现有的民生新闻定义及其误区  10-12
    1.1.1 广义说  10
    1.1.2 狭义说  10
    误区  10-11
    1.1.3 体裁说  11
    1.1.4 态度说  11
    1.1.5 思潮说  11
    1.1.6 流派说  11-12
    困惑  12
  1.2 “民生新闻: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  12-17
    1.2.1 何谓“范式”  12-13
    1.2.2 构成范式的必要条件及其应用  13-14
    1.2.3 新闻学领域的范式  14-15
    1.2.4 民生新闻范式特殊内涵  15-16
    1.2.5 使用范式来界定民生新闻的优势  16-17
2. 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  17-28
  2.1 关注民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7-18
    2.1.1 民生的由来  17
    2.1.2 民生的追求历程  17-18
  2.2 民生新闻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18-28
    2.2.1 民生新闻的孕育过程  19-20
    2.2.2 民生新闻的真正形成  20-21
    2.2.3 民生新闻对社会新闻的超越  21-22
    2.2.4 民生新闻出现的不良趋势  22-28
3. 公共新闻范式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  28-35
  3.1 公共新闻:尚未完成的定义  28-30
    3.1.1 国外学者对公共新闻定义的论述  28-29
    3.1.2 国内学者对公共新闻的考究  29-30
  3.2 公共新闻的诉求  30-32
    3.2.1 公众  30-31
    3.2.2 参与者  31-32
  3.3 公共新闻运动出现背景  32-33
  3.4 美国公共新闻范式的操作模式  33-35
4. 民生新闻范式与公共新闻范式的对比  35-45
  4.1 国内学者对“民生新闻是否会被公共新闻取代”的意见  35-36
    4.1.1 认同派  35
    4.1.2 反对派  35-36
    4.1.3 怀疑派  36
  4.2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范式的本质理念比较  36-37
  4.3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范式内涵比较  37-43
    4.3.1 题材选择对比  37-39
    4.3.2 报道立场对比  39-40
    4.3.3 价值取向对比  40-42
    4.3.4 报道方式对比  42-43
  小结  43-45
5. 新时期,我国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发展  45-58
  5.1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发展的契机  45-47
    5.1.1 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渐深入  45
    5.1.2 我国的媒介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45-46
    5.1.3 转型期间复杂的情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6-47
  5.2 正确对待公共新闻范式  47-54
    5.2.1 正视美国公共新闻的争议  47-52
    5.2.2 公共新闻范式的本土化实践  52-54
  5.3 民生新闻范式发展的新趋势  54-58
    5.3.1 关注“小民生”,更要关注“大民生”  54-55
    5.3.2 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55
    5.3.3 要参与,但不能够越权  55-56
    5.3.4 要敢于标新立异,创新实践形式  56-58
结语 寻求民生新闻范式与公共新闻范式的两翼齐飞  58-60
注释  60-65
参考文献  65-67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3.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4.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5. 面向公众的教育视频共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研究,G434
  6.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7.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8. 中断范式下的前瞻记忆研究,B842.3
  9. 论节约型政府及其构建方略,D630
  10. 述情障碍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B849
  11.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2. 基本锚定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B841
  13. 山西社区科技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G322.7
  14. 科技产业转移中的公众社会行为研究,G322
  15. 语境论世界观的初探,N02
  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17.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档案开放问题研究,D922.16
  18.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品牌化研究,G222.2
  19. 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研究,G222
  20.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21.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