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国债的合理规模研究

作 者: 彭思珩
导 师: 张迎春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国债规模 国债指标 影响因素 发行规模预测 政策建议
分类号: F81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除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外,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81年开始重新发行国债,国债发行的规模从1981年的73亿元已经增长到2008年的8558亿元。与此同时,国债发行累积余额目前已经超过5万亿元。随着国债规模的大幅增加,我国国债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等指标迅速上升,带来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债规模管理。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是多少?国债规模急剧增加会不会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以国债规模适度性作为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考虑到国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动态分析对研究国债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和内在规律的变化等问题尤为重要。但由于经济的变化发展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又必须以静态分析方法做补充,所以本文采用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对国债规模问题的研究,既要考虑其内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是怎样”的问题,又要提出国债规模“应该怎样”才算得上合理的问题。因此,必然还需要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此外,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国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三十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债理论和国债实践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研究国债问题特别是国债规模问题的时候,需要比较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在比较中才能发现问题,在比较中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把国债规模考核指标和计量经济学建立预测模型这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国债规模。在使用指标考核时,考虑到国债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的警戒线是依据西方国家自身发展状况来划定的,不一定适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以从中选取了最能反映我国现实状况的指标来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初步判断,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得出一个对国债规模的初步评价。又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对指标使用的参数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对我国国债规模在指标上存在的矛盾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管理和财政运行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我国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这些政府债务的规模巨大,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向政府的直接债务转化,所以引入了国家综合负债率这个指标。并从国债可持续性角度出发,以经济增长率和国债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财政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对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做出预测时,由于要建立一个精度较高的模型,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论,首先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此因素应该对国债发行规模既有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因果关系又有统计上的因果关系,再以找出来的主要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适当的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这样建立的模型既有恰当的经济因果关系,又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所以本文应用协整理论与方法,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再把国债发行规模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作对比,验证模型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以求对未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做出较准确的预测。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序论中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接着阐述了中外国债规模理论的演变过程,提出适度国债规模的理论界限、理想模型和现实指标,这些模型及其结论也为后文的经验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再具体分析了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国债发行相关数据,对我国的国债规模演变过程和变化原因做出分析。随后使用恰当的国债指标来分析国债发行规模,把这些指标和前述的模型理论界限结合起来对我国国债规模状况做出综合评判。接着对我国未来三年的国债发行规模进行预测,以此为基础判断我国国债规模是否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最后针对我国国债规模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理论背景介绍时,本文侧重于中外国债规模理论的演变过程,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国债规模理论框架的发展:一是基于国债经济效应定性阐述国债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有边际理论和经济效应理论;二是从国债的可持续性角度出发,提出适度国债规模的理论界限、理想模型和现实指标,包括把国债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联系起来的多马模型以及把国债实际利率和GDP增长率联系起来的扎哈理论,这些模型及其结论也为后文的经验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在实证部分,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经验分析。这一步首先使用国际常用国债规模因素指标判定体系对我国国债规模发展现状做出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具体经济状况,即我国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数量庞大,所以引入国家综合负债率,可以把政府的潜在债务按一定的转化系数转为直接债务,这样能更全面地考虑政府直接债务和潜在债务的状况,显然对我国国债规模情况的判断更具科学性。再把这些指标和前述的模型理论界限结合起来对我国国债规模状况做出综合评判:虽然我国短期不存在国债规模失控的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国债余额持续以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而且国家综合负债率居高不下,所以有必要逐步缩减国债发行规模,使国债规模在长期也处于可控范围内。随后对我国未来三年的国债发行规模进行预测,以此为基础判断我国国债规模是否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具体步骤为,先定性分析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中挑选出国债发行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数量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做出预测,从而得到未来三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结果表明在既定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呈逐步扩大态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国债管理,控制国债规模。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两点针对性的建议,一是防范潜在债务向显性债务的转化;二是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集中度,以此逐步减少国债发行量。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1. 导论  11-18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我国国债规模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4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5
    1.3.1 研究思路  14-15
    1.3.2 研究方法  15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8
2. 国债和国债规模的相关理论基础  18-28
  2.1 西方国债理论  18-21
    2.1.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18-19
    2.1.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19-20
    2.1.3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20-21
  2.2 国债规模的相关理论  21-26
    2.2.1 从国债的边际理论和经济效应来判定国债适度规模  21-23
    2.2.2 从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来判定国债适度规模  23-26
  2.3 衡量国债规模的现实指标及安全界限  26-28
3.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和实证分析  28-43
  3.1 我国国债规模演变过程和变化原因  28-30
  3.2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分析  30-34
  3.3 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34-38
    3.3.1 国际常用指标分析结果  34-36
    3.3.2 对指标结果的分析  36-38
  3.4 其他指标分析  38-41
    3.4.1 从国债的可持续性角度分析  38-39
    3.4.2 考虑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国家综合负债率  39-41
  3.5 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综合评价  41-43
4. 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国债规模  43-49
  4.1 选取关键因素  43-45
  4.2 变量检验和建立模型  45-47
  4.3 预测国债发行规模及结论  47-49
5. 政策建议  49-53
  5.1 防范潜在债务向显性债务的转化  49-50
    5.1.1 建立政府潜在债务监控体系  49-50
    5.1.2 加强信息披露  50
    5.1.3 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逐步消除政府的潜在债务  50
  5.2 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集中度  50-53
    5.2.1 整顿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集中度,减少财政对国债的依赖  50-51
    5.2.2 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调整国债使用方向,提高国债使用收益  51-53
参考文献  53-57
附录  57-58
后记  58-59
致谢  59-60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6.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7.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8.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9.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20.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1.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国家公债、债券、外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