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性能评价及机理研究
作 者: 翟丽莉
导 师: 武越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 冷滤点 x射线衍射 气相色潜
分类号: TE624.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是对本实验室自行开发研制的新型柴油流动性改进剂(Diesel Flow Improver,简称DFI)进行性能评价并对DFI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大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三种0#柴油和锦西石化分公司生产的三种0#柴油中的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及分布。通过色谱数据相互比较及加剂处理结果的比较,证明柴油中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的含量及其分布是影响其自身低温性质及DFI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2)通过气相色谱测定DFI的不同加入量及不同组成不同摩尔比下,添加不同系列DFI前后,柴油在不同低温下得到蜡晶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及分布,可以看出,加剂前后蜡晶中正构烷烃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是由C17以上的高碳数正构烷烃组成,加剂后正构烷烃含量有所降低,尤其是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降低较为明显,且加入同一系列DFI所得到的蜡晶中正构烷烃含量与其降滤效果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3)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DFI的不同加入量及不同组成摩尔比下,添加不同系列柴油流动性改进剂前后,柴油在不同低温下产生的蜡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大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0#柴油加剂前后蜡晶的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蜡晶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蜡晶的结晶度有所变化。(4)实验数据显示,DFI的加剂量并非越多越好,应有一个最佳剂量。同一系列DFI分子中的各单体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反应配比,这一配比下的产物改善蜡晶的效果最好。好的DFI分子应满足长链烷基碳数与柴油中蜡的平均碳数相匹配,特别是与柴油中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相匹配;在DFI分子中还应适量的引入骨架结构适当的极性基团或表面活性基团。本实验结果表明,DFI对柴油降凝、降滤的作用机理为共晶及吸附理论。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一章 绪论 7-24 §1 文献综述 7-17 1.1 背景意义 7-8 1.2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结构特点 8-9 1.3 DFI 结构性质对柴油改性效果的影响 9-12 1.4 作用机理 12-15 1.5 机理研究的实验仪器及方法 15-17 §2 本论文研究概况 17-24 2.1 本论文研究的依据 17-19 2.2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19-24 第二章 柴油性能分析 24-34 §1 序言 24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4-25 2.1 主要仪器 24-25 2.2 主要试剂 25 §3 实验部分 25-27 3.1 气相色谱法分析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 25-27 3.2 柴油冷滤点测试 27 §4 结果与讨论 27-33 4.1 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及其分布与其冷滤点之间的关系 27-29 4.2 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及其分布与降滤效果之间的关系 29-33 §5 结论 33-34 第三章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性能评价之一—加剂前后蜡晶中正构烷烃含量的测定 34-51 §1 序言 34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4-35 2.1 主要仪器 34-35 2.2 主要试剂 35 §3 实验部分 35-36 3.1 蜡晶的制备 35 3.2 蜡晶的处理 35 3.3 色谱条件 35-36 §4 结果与讨论 36-50 4.1 未加剂柴油在不同温度下蜡晶的正构烷烃分布 36-38 4.2 Am-C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 38-45 4.3 Am-C-M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 45-47 4.4 Am-B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 47-50 §5 结论 50-51 第四章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性能评价之二—X 射线衍射 51-64 §1 序言 51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51 2.1 主要仪器 51 2.2 主要试剂 51 §3 实验部分 51-52 3.1 X 射线衍射测定条件 51-52 §4 结果与讨论 52-62 4.1 未加剂柴油在不同温度下得到蜡晶的 XRD 比较 52-53 4.2 Am-C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晶体结构的影响 53-58 4.3 Am-C-M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晶体结构的影响 58-60 4.4 Am-B 系列 DFI 对柴油中蜡晶晶体结构的影响 60-62 §5 结论 62 §6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机理探讨 62-6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1 结论 64 §2 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1 致谢 71-72
|
相似论文
-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 醚化稻草改性机理的光谱研究,TQ320.1
- SET/TAF-Iβ和CHMP6的克隆、表达、纯化以及初步晶体学分析,Q78
- 柴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TE624.81
- 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表征,TG174.44
- 大港石化汽柴油调和模型的研究,TE624
- 高蜡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及降凝机理探究,TE624.81
- 钙钛矿锰氧化物三层膜的应变分析,O484.4
- 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单晶镍基合金AM1的残余应力,TG115.22
- 纳米Pt/SiC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TM911.4
- C_60/高聚物的熔胶凝胶制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O648.1
- 贵州兴义煤矸石的活化研究与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探索,TD849.5
- InP基InGaAlAs/InGaAsSb应变量子阱激光器材料与设计研究,TN304
- Co-Gd-V三元系合金相图773K等温截面,TG113.14
- 葛根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外溶出研究,TQ461
- 氧化锌薄膜的制备与场发射特性研究,O484.1
- 八氰合金属基配合物的自组装、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O641.4
- 柴油降凝剂和蜡晶分散剂的制备及降凝降滤性能研究,TE624.81
- 921A钢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与测量,TG404
- 吉林省雪水沉积物的理化特性研究,X13
-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基质的缓释阿霉素原位凝胶的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石油炼制 > 炼油工艺过程 > 添加剂 > 燃料油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