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蜡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及降凝机理探究
作 者: 陆清洁
导 师: 武跃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高蜡柴油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 冷滤点 正构烷烃 降凝机理
分类号: TE624.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能够显著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质,对于增产柴油、提高柴汽比,增加炼油厂柴油生产的灵活性,提高经济效益。我国柴油以高蜡柴油为主,现有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对高蜡柴油的感受性较差,因此开发对高蜡柴油感受性好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对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开发与合成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对加剂后柴油与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讨论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柴油流动性改进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并提出室内DFI合成、筛选及评价的方法步骤。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柴油流动性改进剂降凝效果的因素。而内因是影响柴油流动性改进剂降凝效果的根本因素,它包括柴油的组成性质和降凝剂的结构特点。除此之外,加剂处理过程等外在因素也对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降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首先是α-甲基丙烯酸长链酯的合成。因为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单体,其均聚物或与苯乙烯、马来酸酐等单体的共聚物可作为成品油流动改进剂及原油降凝剂。其次是聚合物DFI的合成。经查阅大量文献和专利,考虑到低毒、经济、高效等因素,根据可能的降凝机理,我们最终确定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十六胺、十八胺等为基本原料,按不同配比合成了多个系列的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第三阶段为测试部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国标法测试基础柴油的冷滤点(简称CFPP)。结合所测定的各种数据,对加剂前后柴油的性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推断和总结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降凝机理。然后再以降凝机理作为指导,合成具有针对性的柴油流动性改进剂。实验证明,本实验室合成的降凝剂可使以大庆原油为原料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几种0#高蜡柴油的冷滤点降低3-5℃。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22 §1 文献综述 7-18 1.1 背景意义 7-8 1.2 国内外历史概况 8-10 1.3 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合物种类 10-13 1.4 作用机理 13-15 1.5 机理研究的实验仪器及方法 15-17 1.6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发展趋势 17-18 §2 本论文研究概况 18-22 2.1 新型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理论开发依据 18-19 2.2 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9-22 第二章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22-33 §1 序言 22-23 §2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23-32 2.1 柴油的组成和性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23-25 2.2 降凝剂结构和性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25-28 2.3 加剂处理过程对降虑效果的影响 28-30 2.4 复配作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30-32 §3 降凝剂与柴油的配伍规律 32-33 第三章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3-51 §1 单体的合成 33-39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3-34 1.2 实验内容 34-37 1.3 酯化产物的表征 37-39 1.4 结论 39 §2 聚合物的合成 39-51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40-41 2.2 实验内容 41-46 2.3 聚合物红外光谱(涂膜法)分析 46-50 2.4 结论 50-51 第四章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效果评价 51-77 §1 柴油主要性质分析 51-54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51-52 1.2 气相色谱法分析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及分布 52-53 1.3 柴油冷虑点测试 53-54 1.4 蜡晶形态观察 54 §2 柴油降凝剂的降虑效果测试 54-67 2.1 降凝剂结构和性质对降虑效果的影响 54-61 2.2 加剂处理过程对对降虑效果的影响 61-64 2.3 复配作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64-66 2.4 结论 66-67 §3 DFI 与柴油相互作用机理 67-77 3.1 柴油主要性质分析 68-69 3.2 DFI 结构性质分析 69-71 3.3 DFI 分子与正构烷烃的作用机理 71-76 3.4 结论 76-7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7-79 §1 结论 77 §2 展望 77-79 致谢 79-80 参考文献 80-85 附图 85-89
|
相似论文
-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X143
-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有机质来源的指示意义,P736.21
- 应用多参数示踪方法研究黄河口湿地沉积有机质来源和分布,P736.21
- 海洋溢油化学指纹分析鉴定方法研究,X834
- 锦州湾沉积物典型有机物组成及来源研究,X55
- 吐哈原油优化储输研究,TE866
- 武汉北湖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分布规律研究,X833
- 脂类物质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的方法探索,K872
- 柴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TE624.81
- 植物叶片正构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年内变化研究,P618.13
- 大港石化汽柴油调和模型的研究,TE624
- 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物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P736.41
- 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志物的物源示踪及环境演变指示,P618.13
- 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沉积物末次冰消期以来正构烷烃分子分布特征及其碳、氢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P343.3
- 绰墩遗址水稻土中脂类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的研究,K875
- 松嫩平原湖滩—湖泊系统有机污染物源解析及对比研究,P618.13
- 柴油降凝剂和蜡晶分散剂的制备及降凝降滤性能研究,TE624.81
-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机理的研究,TE624.82
- 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在湖泊污染监测中的应用,X142
- 兰州市排污沟淤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P618.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石油炼制 > 炼油工艺过程 > 添加剂 > 燃料油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