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建设探析

作 者: 郑波辉
导 师: 邓泉国
学 校: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级组织 突出问题 对策思路
分类号: D4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0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是指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机制的总称,它是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村级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村级党组织是村民自治事业的领导核心与推动力量,而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组织则是村民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自治活动的主要载体。这些组织的自身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否真正实现,村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开展能否卓见成效。应当看到,当前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的设置较为健全与体系化,其权力产生的方式日渐趋向民主化与公开化,且伴随农村经济与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村级组织的人员普遍得以精简,人力资源浪费及人浮于事的现象得以改观,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也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普遍得以改善,诸此等等,村级组织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不正视当前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村级组织体系的内部权力运作不够协调。“两委”矛盾十分突出,造成组织资源的内耗与浪费,影响了村治班子整体战斗力的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普遍被虚化与边缘化,普通村民群众(代表)经常性政治参与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第二,村级组织生存和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农村家族势力的复兴,对村民自治权力构成了侵蚀与挑战;而乡镇政权对村治事务的干预,也使得村民自治权力自我伸张的空间有限。第三,村级组织的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也不够科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素质不高的村干部易上难下;而对村干部激励机制的不足或匮乏,亦使得他们实干的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在村级组织建设实践所存的突出问题对于村民自治事业的良性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要消除其消极影响,可从以下诸方面着手应对:第一,应在村级组织体系中突出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将其实权化与常设化,并明确各组织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分工合作,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村治班子新局面。第二,应着力改变农村经济落后面貌,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解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培育与完善农村的中介组织,生成现代化的群体归属需求;并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及进行专门性的立法和执法,预防与惩治家族势力干预村治的现象。尽量压缩家族势力赖以生存的空间,弱化乃至消除其不良影响。第三,应规范调整乡镇与村各自的权责,推进乡镇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乡镇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并提高乡镇干部与村民群众的素质,以弱化乡镇对村传统的管制色彩,营造和谐的乡村关系。最后,要严格村级组织成员的任职资格条件、简化对不称职村干部的罢免程序,并建立与完善对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确保村治班子成员质量过关及村级组织富有活力。相信经过以上诸方面的努力,村级组织定能步入良性运行轨道,中国的村民自治事业也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绪论  8-11
  ㈠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选题的意义  8-9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8
    2. 选题的意义  8-9
  ㈡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9-10
    1. 本课题的研究视角  9
    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9-10
  ㈢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10-11
    1.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0
    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0-11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的设置、作用及建设成就  11-17
  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的设置  11-14
    1. 建国后村级组织设置的历史沿革  11-12
    2. 村民自治兴起发展中的村级组织设置  12-14
  ㈡ 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及其建设成就  14-17
三、当前我国村级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17-31
  ㈠ 村级组织体系的内部权力运作不够协调  17-21
    1. “两委”矛盾十分突出  17-19
    2. 村民代表会议的虚化和边缘化  19-21
  ㈡ 村级组织生存和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21-27
    1. 农村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权力的控制与挑战  21-23
    2. 乡镇政权对村治事务的干预  23-27
  ㈢ 村级组织的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27-31
    1. 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素质不高的村干部易上难下  27-29
    2. 激励机制的缺失,使村干部实干的积极性不高  29-31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路  31-44
  ㈠ 优化制度设计,使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和谐共进  31-33
  ㈡ 消除农村家族势力不良影响的基本对策  33-37
    1. 加快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消解家族势力的经济基础  33-34
    2. 大力培育中介组织,生成现代化的群体归属需要  34-36
    3. 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及重视专门性的立法与执法  36-37
  ㈢ 调整理顺乡镇与村之间的关系  37-39
  ㈣ 创新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搞好村级组织的人事建设  39-44
    1. 严格任职条件,简化对不称职村干部的罢免程序  39-40
    2. 构建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保持村级组织的活力  40-44
注释  44-45
参考文献  45-46

相似论文

  1.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2.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3.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4.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5. 村民参与与村庄发展关系研究,D422.6
  6. 村民自治制度下村干部的角色研究,D422.6
  7. 论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D422.6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安置问题研究,D630
  9. 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D422.6
  10.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422.6
  11. 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F323.6
  12. 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D630
  13. 我国村级治理的问题与改革,D422.6
  14.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村民自治组织主体地位的研究,F299.2
  15. 宪政维度下的农村“空挂户”问题研究,D422.6
  16. 法律视野下的村民自治,D921.8
  17. 基层组织权威缺失与农村群体性事件,D422.6
  18. 后农业税时期村委会分担公共行政职能的研究,D422.6
  19. 温州市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析,D422.6
  20. 系统治理视阈下的村民自治研究,D422.6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