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事人视角中的公正裁判研究

作 者: 魏彬
导 师: 胡春明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当事人 公正 裁判 程序
分类号: D9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要求公正裁判。衡量裁判公正与否的标准是多元的,包括法学家学理上的推敲、同行们经验上的衡量、民众的情感或伦理评价、媒体的舆论评说等等,不同的阶层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当事人的看法,因为当事人是法院审判过程的参与者和裁判结果最直接的承受者。在当代中国,理论上我们重视裁判公正,但是我们多数情况下只是偏重于研究法律上或者是专家层面上的公正裁判。那对于当事人来说到底什么样的裁判才是公正的裁判?当事人与法学家的公正标准有什么区别?为何他们会有不同的标准?如何达到这些标准?本文中笔者仅试图围绕上述问题,为裁判的公正性寻求法理指引和实践道路。第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公正”一词进行多元化阐述,梳理出当今社会中有关公正的多重标准。首先,文章对汉语和西语中的公正词源进行引用和比较,介绍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大致内容及不同历史环境下其蕴涵的基本精神;其次,文章采用社会学的方法,分别分析了法学家、公众、当事人眼中的公正裁判标准;再次,基于主题的限制,文章重点阐述了当事人眼中的公正裁判标准,并将其与公众标准联系起来考虑。第二部分,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第一部分所阐述的当事人与专家眼中的公正标准,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冲突差异,并试图从客观环境、程序主义和心理学等方面对冲突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学理分析;同时,文章本着实用主义的立场,揭示了公正标准冲突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进而为程序工具主义、司法权威缺失和执行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找到了新的解释依据。第三部分,针对前述冲突和问题,文章提出了对促进当今中国裁判公正的几点思考。笔者的这些思考是以理解当事人眼中的公正裁判标准为基础,以程序而非实体为重心,是从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过程。当然,笔者不是试图以程序代替实体的地位;笔者只是希望在偏重实体法的当代,让人们特别是法律工作者认识到程序对于裁判公正化的巨大作用,做到锦上添花。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代结语,笔者试图通过充分展示当事人眼中的公正裁判,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公正裁判应该以当事人标准为基点,进而影响公众和专家标准,通过磨合与互动日渐达到标准的统一,以减少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所以,公正裁判不应该是自我封闭的;我们应该利用多元化的载体和路径,将裁判的成果公诸于众,使个案正义上升为普遍正义,从而达成对于裁判评价的统一标准,实现良性循环。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序言  11-12
第一章 何谓公正——公正标准的多元性认知  12-23
  第一节 公正的词源和词义  12-14
    一、汉语之公正诠释  12-13
    二、西语之公正诠释  13-14
  第二节 法学家心中的公正  14-17
    一、法律之内的裁判公正  14-15
    二、裁判公正的有限性  15-16
    三、裁判公正的普遍性  16-17
  第三节 公众视野下的公正  17-18
  第四节 当事人眼中的公正  18-23
    一、受利益驱动  18-19
    二、诉求得到重视  19-21
    三、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行  21-22
    四、能为裁判理由所说服  22-23
第二章 何者公正——公正裁判标准的冲突  23-34
  第一节 当事人与法学家公正裁判标准的冲突  23-25
    一、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冲突  23
    二、无限正义与有限正义的冲突  23-24
    三、个案正义与普遍正义的冲突  24-25
    四、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  25
  第二节 中国裁判现状——公正标准冲突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25-29
    一、忽视当事人的程序利益  25-27
    二、轻视裁判理由的阐述  27-28
    三、“执行难”现状  28
    四、司法权威缺失  28-29
  第三节 公正标准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29-34
    一、客观环境与当事人能力的限制  30
    二、当事人对程序的依赖性  30-31
    三、当事人心理上的原因  31-32
    四、裁判过程缺乏理性沟通  32-34
第三章 何以公正——以当事人的公正标准为基础,对当前中国如何促进裁判公正的几点思考  34-40
  第一节 改革司法制度,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裁判公正  34-35
  第二节 改善诉讼环境,保持与当事人的理性沟通  35-36
  第三节 改进审判方式,增强当事人对裁判的信任度  36-38
    一、关注当事人的诉求和主张,给予其充分倾诉的机会  36-37
    二、给予当事人人格上的充分尊重  37-38
  第四节 重视辩法析理,提高裁判文书的说服力  38-40
    一、裁判文书要深入法理剖析  38-39
    二、在法理剖析的基础上,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39
    三、注重实体性说理的同时加强程序性说理  39-40
第四章 实现公正(代结语)——展示公正裁判的载体和路径  40-42
参考文献  42-4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5-46

相似论文

  1. 基于ARM9机车信号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与优化,U284.91
  2. SOA高校迎新系统中的SDO模型的研究与实现,G647
  3. 网位仪信号采集与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S951.2
  4.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5. 基于相似度计算的编程题自动评判方法研究,TP312.1
  6. 林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923.2
  7. 基于PCCS应用的GOTHIC程序的开发研究,TL364.2
  8. 基于回波包络的超声波入侵探测在军队警戒巡逻中的应用,E919
  9.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10.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11.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S662.1
  12. 母猪日粮蛋白水平对仔猪脂肪沉积的影响及leptin介导的脂肪代谢调控研究,S828
  13. 公民参与地方税务部门绩效评估研究,F812.42
  14.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32.3
  15. 山西省田径裁判员现状调查的分析与研究,G82
  16. 山西省网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研究,G845
  17. 整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研究,O174.14
  18. 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分析,D923.6
  19. 论刑事诉讼法中证据裁判原则,D925.2
  20. 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研究,D925.2
  21. 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