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研究

作 者: 文华
导 师: 何跃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协同发展 地方政府 经济职能转换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经济区域化。区域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域内国家对外部因素所带来压力和竞争的一种集体反弹,地理位置相邻的某些国家结成某方面的同盟,发挥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谋取利益和化解风险。从一国内部看,区域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由于某些行政区之间地理相邻、经济相融、人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自然形成经济区域。但是,区域化并不是要削弱各国或各行政区的“主权”,也并非是要消灭掉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恰恰相反,成功的区域化必须持续保持有力的国家或地区“主权”,也必须有效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它位于长江上游,土壤、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城市依江河而建,人口顺江河密集,工业沿江河布局,农业由江河灌溉,经济活动沿江河积聚,这种情况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城市、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和大江大河流域规律完全一样,这种自然形成的景象,西部地区无一处可与伦比,再加上川渝两地历史渊源非常深厚,因此,成渝经济区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川渝双方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导致非理性竞争远大于合作,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行政壁垒和贸易壁垒短期内难以消除,市场一体化遥遥无期。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换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论文构架;第二章是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第三章是成渝经济区基本情况简介,对成渝经济区范围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成都市和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历程及现状;第四章是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找出了主要影响因子。第五章是解决方案优先次序排序。用层次分析法求出了各方案的优先次序。第六章是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促进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提出政府经济职能转换促进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后续研究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1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理由  8-9
  1.2 研究意义  9
  1.3 创新之处  9
  1.4 研究方法  9-10
  1.5 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10
    1.5.1 研究难点  10
    1.5.2 研究重点  10
  1.6 论文的框架  10-11
2 文献述评  11-20
  2.1 重要名词解释  11-13
    2.1.1 经济区(域)  11-12
    2.1.2 协同发展  12-13
    2.1.3 政府经济职能转换  13
  2.2 国内相关研究  13-16
  2.3 国外相关研究  16-19
  2.4 文献简评  19-20
3 成渝经济区基本情况简介  20-27
  3.1 成渝经济区范围界定  20-21
  3.2 成都市和重庆市概况  21-22
  3.3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2-23
  3.4 成渝经济区发展历程回顾  23-24
  3.5 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  24-27
    3.5.1 利益协调困难  24-25
    3.5.2 本位意识浓厚  25
    3.5.3 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25-26
    3.5.4 市场机制力量未充分发挥  26-27
4 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7-42
  4.1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27
  4.2 问卷(量表)构建  27-35
    4.2.1 量表编制  27-28
    4.2.2 量表施测过程及结果  28-35
  4.3 正式调查  35-42
    4.3.1 施测过程  35
    4.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5-42
5 解决方案优先次序排序  42-48
  5.1 本章思路  42
  5.2 层次分析法简介  42
  5.3 方案优先次序排序  42-48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43
    5.3.2 构造判断矩阵  43-44
    5.3.3 层次单排序  44-46
    5.3.4 方案优先次序排序  46-48
6 转换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促进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  48-54
  6.1 转换的方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48-50
  6.2 转换措施  50-54
    6.2.1 树立主观意愿  50
    6.2.2 巩固保障条件  50-51
    6.2.3 建立操作机制  51-52
    6.2.4 推进基础工作  52-54
7 研究结论和后续研究建议  54-55
  7.1 研究结论  54
  7.2 后续研究建议  54-55
致谢  55-57
参考文献  57-60
附录  60-61
附件  61-66

相似论文

  1.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3.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4.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比较研究,D035.5
  5.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6.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研究,D630
  7.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8.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625
  9.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10.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F301
  11.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2.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13. 我国地方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绩效评价研究,F203.9
  14.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1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及其应用研究,F812.5
  16.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D625
  17.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D630
  18.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19. 地方政府一体化灾害预警体系构建研究,D625
  20. 加纳地方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研究,D630
  21. 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D922.18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