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李谷静
导 师: 郭成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文学审美赏析 大学生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干预效果
分类号: B84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意识到文学作品对于心灵的安抚与治疗作用。随着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丰富,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将文学作品的心理意义纳入到心理治疗领域,并由此发展出了阅读治疗理论。但是,纵观国内外的已有研究发现,文学作品审美对心理健康的提升意义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挖掘,其实证研究更是少见。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抑郁、焦虑症状呈流行病趋势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大力推行。因此,探索一种利用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来干预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对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学、美学及文学审美心理为基础,尊重个体的文学审美活动规律,构建了一个基于心理治疗的文学审美活动模型。该模型以文学审美活动各要素为横向系统,以审美活动接受过程为纵向系统,同时强调两个系统之间的交错与融合。在该模型基础上,本研究引入团体咨询技术以及阅读治疗技术,同时结合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设计了一套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文学审美干预活动计划。同时,在审美活动模型的指导下,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倾向的调查,并结合文学审美干预活动计划和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实际,选取了具有针对性和治疗效果的文学作品。最后,基于所构建的文学审美活动模型,依据文学审美活动计划和所选文学作品,对26名具有不同抑郁、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实施了为期两个月的以文学审美赏析为核心的团体教育干预,探讨了文学审美赏析对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所构建的文学审美赏析活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所设计的文学审美赏析干预活动计划和所选取的文学审美赏析作品,对于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总体上,文学作品审美赏析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其抑郁、焦虑水平;同时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并促使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因子发生了显著改善;4.文学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在性别、地区、专业、年级、文学喜好程度和文学学习经验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问题提出  8-21
  1.1 研究背景  8-9
  1.2 研究价值  9-10
  1.3 研究现状  10-15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16
  1.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8
  1.6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  18-21
2 研究一:文学审美赏析活动模型的构建及其活动设计  21-30
  2.1 研究目的  21
  2.2 研究方法  21
  2.3 研究程序  21
  2.4 结果阐释  21-29
  2.5 小结  29-30
3 研究二:文学审美作品的选取  30-34
  3.1 研究目的  30
  3.2 研究对象  30
  3.3 研究方法  30
  3.4 结果分析  30-32
  3.5 作品选择  32-33
  3.6 小结  33-34
4 研究三: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影响  34-49
  4.1 实验目的  34
  4.2 实验对象  34
  4.3 实验方法  34-36
  4.4 实验结果  36-44
  4.5 被试对实验的反馈  44-47
  4.6 小结  47-49
5 研究四:个案分析  49-55
  5.1 研究目的  49
  5.2 研究对象  49
  5.3 研究方法  49
  5.4 研究结果  49-54
  5.5 小结  54-55
6 总讨论  55-61
  6.1 文学审美活动模型  55
  6.2 作品选取  55-56
  6.3 活动设计  56
  6.4 实验效应分析  56-58
  6.5 研究特色  58-60
  6.6 研究局限  60-61
7 总结论  61-62
8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62-64
  8.1 形式与途径  62
  8.2 对象的扩展  62-63
  8.3 提示人的全面发展  63
  8.4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  63-64
参考文献  64-68
附录  68-85
后记  85-86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86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7.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8.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9.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2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21.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心理测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