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

作 者: 王晓文
导 师: 王树恩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学 世界科学中心 模式 科技政策
分类号: G3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3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的不平衡发展中存在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转移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或社会历史过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包括世界科学中心的概念、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条件、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社会意义等众多内容。 目前,对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各国学者已从宏观的和统计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它转移的一般历史过程,即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1660—1730 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10—1920 年)、美国(1920—)。但目前,对于世界科学中心的制约条件与形成模式,则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又存在着一些误解。 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条件与模式是一项内容复杂、规模庞大的课题,它涉及到历史上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那些国家的思想变革史、教育发展史、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军事战争史和社会变革史等各个方面,这些复杂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科学的发展过程及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笔者在文中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这一问题做比较分析,同时针对这一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并就决定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模式(或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制约条件)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探讨。本文首先对近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具体条件分别进行历史考察,其次探讨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性,然后,在结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发展的外史的基础上抽象总结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模式,最后落脚于我国的科学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进行预测,以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促进“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的良性循环提供材料。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发现及其分析  8-10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0-11
  1.3 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核心内容  11-12
第二章 近、现代五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具体条件  12-103
  2.1 意大利  15-41
    2.1.1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  16-38
    2.2.2意大利的科学发展状况  38-40
    2.1.3意大利科学的衰落  40-41
  2.2 英国  41-56
    2.2.1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  41-52
    2.2.2英国的科学发展状况  52-54
    2.2.3英国科学的相对衰落  54-56
  2.3 法国  56-75
    2.3.1法国的第一次科学兴隆  57-65
    2.3.2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的世界科学中心  65-75
  2.4 德国  75-89
    2.4.1德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开端  75-76
    2.4.2德国成为继法国之后的世界科学中心  76-89
  2.5 美国  89-103
    2.5.1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  90-99
    2.5.2美国科学发展状况及预测  99-103
第三章 科学中心转移机制分析与一般模式  103-121
  3.1 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103-106
    3.1.1科学的性质  103-104
    3.1.2科学活动的规律性  104-106
  3.2 科学发展的外部社会条件分析  106-111
    3.2.1经济  106-108
    3.2.2思想  108
    3.2.3政治  108-109
    3.2.4教育  109-111
  3.3 近、现代科学中心形成的一般模式  111-121
    3.3.1 科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关系  111-112
    3.3.2 科学中心形成及转移的一般模式  112-121
第四章 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预测  121-154
  4.1 我国近代科学发展状况分析  121-138
    4.1.1 生产发展  122-124
    4.1.2 思想运动  124-125
    4.1.3 社会政治及政策变革  125-127
    4.1.4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127-134
    4.1.5 中国近、现代科学产生与发展概况  134-138
  4.2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138-147
    4.2.1 思想解放  138-139
    4.2.2 经济发展  139-141
    4.2.3 科技政策改进  141-143
    4.2.4 教育改革  143-147
  4.3 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及预测  147-154
    4.3.1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  147-151
    4.3.2 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  151-152
    4.3.3 我国科学发展预测  152-154
参考文献  154-160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海量数据压缩、操作和处理方法的研究,TP311.13
  12.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3. 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G633.3
  14.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5.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6.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17.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18.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9.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20.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1.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