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棉铃虫引诱物质测定与引诱剂配方设计

作 者: 徐永伟
导 师: 原国辉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棉铃虫 萎蔫杨树枝把 雄性气味物质 花香化合物
分类号: S435.6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杨树枝把是人们诱杀棉铃虫的一种有效手段,作者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杨枝把诱蛾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花香化合物(花香气中的化合物)进行了诱蛾活性测定和引诱剂配方的设计,主要结果如下。萎蔫杨树枝把挥发性物质田间诱蛾活性测定。萎蔫黑杨枝把主要依靠挥发性化学物质诱集昆虫,作者发现水杨醛、丁香酚对蛾类起驱避作用,苯甲醛、苯甲醇诱集鳞翅目蛾类的效果较差,苯乙醛、苯乙醇起主要诱蛾作用;去掉水杨醛、丁香酚的配方诱蛾数量显著高于含有水杨醛、丁香酚的配方,并且是萎蔫杨树枝把诱蛾数量的 2 倍;通过具体化学物质诱蛾活性测定,对萎蔫杨树枝把诱蛾机理及其内在的化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对田间棉铃虫种群雄性气味物质诱蛾活性测定。用气体吸附法和浸提法进行了成分收集测定,发现了和其它蛾类化学结构相似的雄性气味物质成分,并进行了活性测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香豆素混合后在室内嗅觉仪中有较强的诱蛾活性,但田间诱蛾活性较差,可能由于作用空间较小;3,4-二甲基苯甲醛可以引起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乙氧基苯甲酸乙酯引起触角电位反应弱,二者诱蛾活性均较差。花香化合物诱蛾活性测定。对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诱蛾活性测定,室内嗅觉仪测定发现乙酸苯甲酯诱蛾活性较强,而苯甲酸甲酯诱蛾活性小,田间试验同样表明乙酸苯甲酯诱蛾活性高于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配方 AB,诱蛾总数达到了 706 头,基本代表了今年田间试验的结果,主要成分为苯乙醇、乙酸苯甲酯。

全文目录


摘要  8-9
1 文献综述  9-24
  1.1 鳞翅目昆虫雄性气味物质  9-15
    1.1.1 雄性气味物质的分泌腺体  9-10
      1.1.1.1 味刷或毛刷  9-10
      1.1.1.2 翅腺  10
      1.1.1.3 足腺  10
    1.1.2 雄性气味物质引起的行为反应  10-12
      1.1.2.1 雌蛾对雄性气味物质的行为反应  11
      1.1.2.2 雄蛾对雄性气味物质的行为反应  11-12
      1.1.2.3 触角对雄性气味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12
    1.1.3 雄性气味物质的组分鉴定  12-13
    1.1.4 雄性气味物质的合成途径  13-14
    1.1.5 雄性气味物质的生物学作用  14-15
      1.1.5.1 引诱作用  14
      1.1.5.2 安定雌蛾  14
      1.1.5.3 催欲作用  14
      1.1.5.4 种间隔离  14-15
      1.1.5.5 排它作用  15
  1.2 杨树枝把诱蛾研究现状  15-19
    1.2.1 杨树枝把的应用情况  16-17
    1.2.2 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  17-18
    1.2.3 萎蔫杨树叶片挥发物的组成  18-19
  1.3 气味物质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19-21
    1.3.1 触角电位(EAG)技术  19
    1.3.2 GC-EAG 技术  19-20
    1.3.3 单细胞记录(SCR)技术  20-21
    1.3.4 风洞技术和嗅觉仪  21
  1.4 气味物质的田间生物测定方法  21-24
    1.4.1 诱捕器的类型  22
    1.4.2 诱捕器的物理性状  22-24
2 引言  24-25
3 材料与方法  25-34
  3.1 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的成分分析  25
    3.1.1 棉铃虫虫源  25
    3.1.2 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的提取  25
      3.1.2.1 溶剂浸泡法  25
      3.1.2.2 气体吸附法  25
    3.1.3 分析仪器和条件  25
  3.2 棉铃虫对化学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25-27
    3.2.1 供试昆虫  25-26
    3.2.2 供试气味物质及化学试剂  26
    3.2.3 处理设置  26-27
    3.2.4 测定仪器和条件  27
    3.2.5 数据处理  27
  3.3 棉铃虫对不同化合物组合的行为反应  27-28
    3.3.1 供试成虫  27
    3.3.2 处理设置  27-28
    3.3.3 嗅觉仪测定  28
    3.3.4 数据处理  28
  3.4 不同引诱剂配方田间诱虫试验  28-34
    3.4.1 引诱剂配方设计  28-32
      3.4.1.1 以萎蔫黑杨叶精油成分为主设计的配方  28-29
      3.4.1.2 以黑杨叶精油加入虫源气味成分设计的配方  29-30
      3.4.1.3 以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为主设计的配方  30-31
      3.4.1.4 以花香气味物质为主设计的配方  31-32
      3.4.1.5 不同时期效果较好配方及新配方综合比较  32
    3.4.2 诱瓶制作  32
    3.4.3 诱捕器  32-33
    3.4.4 杨树枝把设置  33
    3.4.5 诱蛾效果观察  33
    3.4.6 数据处理  33-34
4 结果与分析  34-53
  4.1 成分分析  34-37
  4.2 触角电位  37-39
  4.3 棉铃虫在嗅觉仪中对不同物质组合的趋性试验  39-44
  4.4 田间试验  44-53
    4.4.1 以萎蔫黑杨叶精油成分为主配方的田间诱虫效果  44-45
    4.4.2 黑杨叶精油加虫源气味成分配方的田间诱虫效果  45-47
    4.4.3 以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为主设计配方田间诱虫效果  47-49
    4.4.4 以花香气味物质为主配方的田间试验  49-51
    4.4.5 不同时期效果较好配方及新配方综合比较  51-53
5 小结与讨论  53-57
  5.1 雄性气味物质  53-54
  5.2 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探讨  54-55
    5.2.1 杨树枝把成分中的驱避物质  54
    5.2.2 杨树枝把成分中的诱虫物质  54-55
  5.3 花香化合物的诱虫效果  55-56
  5.4 引诱剂配方设计的思考  56-57
    5.4.1 成分多少及比例  56
    5.4.2 物质的进一步选择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英文摘要  61

相似论文

  1.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2.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3.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4.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5.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6.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7.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8.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9.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0. 棉田主要栽培措施对棉铃虫的影响,S435.622.3
  11.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CYP6AE14和AK基因的克隆,S435.622.3
  12.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S435.622.3
  13. 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orf109性质的初步研究,S476.13
  14. UVA对棉铃虫Cu/ZnSOD、MnSOD及GS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S435.622.3
  15. 棉铃虫氨肽酶N(Haapnl)和钙粘蛋白(Ha_BtR)基因的RNA干扰及对CrylAc毒力的影响,S435.622.3
  16. 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遗传力及机理研究,S435.622
  17.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棉铃虫杀虫活性的作用,S476.1
  18. 棉铃虫Cry1A新受体蛋白的鉴定及与抗性的关系,S435.622
  19. 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对Bt毒蛋白(Cry1Ac)抗性的监测,S435.622.3
  20. 棉铃虫甾醇载体蛋白-2(HaSCP-2)在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生物活性测定,S435.622.3
  21. 精氨酸激酶在棉铃虫中的表达及调控研究,S435.62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纤维作物病虫害 > 棉病虫害 > 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