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问题的研究

作 者: 曲玉楠
导 师: 高百宁;朱北仲
学 校: 河南科技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职业高原 高校教师 表现要素 根源分析 应对措施
分类号: G6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对职业高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上,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结构访谈法提炼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表现要素,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通过网上调查的方式获得表现要素得分,通过SPSS12.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因素分析法得到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表现要素的如下特征:职业承诺动摇、职业角色模糊、职业情感倦怠、职业心理变化和职业素质下降。在我国高校教师独特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深入的揭示了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分析:社会根源分析、高校的制度文化根源分析、关系网络根源分析和高校教师的职业根源分析。我国高校教师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一方面与社会的结构变迁,高校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根源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锚、教师的职业人—匹配理论、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家庭因素关系密切,还与高校教师的职业根源有紧密的联系。本研究针对我国高校教师产生职业高原的成因提出应对的对策和建议。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多个层面共同来解决。一方面社会要为高校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着重从高校教师的晋升通道及激励措施、职业测评与人才开发的工具与方法、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等这些方面的改善来营造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良好空间。对于高校教师个人也应该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提高职业生涯高原商、利用职业匹配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实现高校教师职业的产学研的协调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1章 导论  7-14
  1.1 前言  7-9
    1.1.1 研究背景  7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7-8
    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8
    1.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8-9
    1.1.5 研究创新之处  9
  1.2 职业高原的研究综述及评价  9-14
    1.2.1 研究综述  9-13
    1.2.2 对国内外职业高原的研究评价  13-14
第2章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相关理论  14-20
  2.1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14-16
    2.1.1 萨柏的终身职业发展理论  14-15
    2.1.2 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15-16
  2.2 职业选择理论  16-17
    2.2.1 帕森斯的职业一人匹配论  16
    2.2.2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16-17
  2.3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17-18
  2.4 Schein 的职业动力学理论  18-20
    2.4.1 外职业和内职业  18
    2.4.2 职业发展的动力  18-20
第3章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表现要素特征及其影响  20-25
  3.1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的表现要素特征  20-23
  3.2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  23-25
第4章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根源分析  25-40
  4.1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社会根源  25-27
    4.1.1 社会的结构变迁  25
    4.1.2 社会对教育界过高的期望  25
    4.1.3 社会比较的不协调应答  25-27
  4.2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制度文化根源  27-31
    4.2.1 高校组织结构  27-28
    4.2.2 高校管理制度  28-29
    4.2.3 高校组织文化  29-31
  4.3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关系网络根源  31-38
    4.3.1 高校教师的个人因素  31-35
    4.3.2 家庭因素  35-38
  4.4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职业根源  38-40
    4.4.1 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  38
    4.4.2 高校教师巨大的职业压力  38-40
第5章 国内外关于突破职业高原现象的经验  40-43
  5.1 突破职业高原的个体调试  40-41
  5.2 突破职业高原的组织调试  41-43
第6章 应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建议  43-53
  6.1 社会视角  43-44
    6.1.1 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43
    6.1.2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43-44
  6.2 组织制度文化视角  44-50
    6.2.1 强化校领导的职业生涯管理理念  44-45
    6.2.2 规划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管理  45-46
    6.2.3 营造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46-47
    6.2.4 建立高校教师多通道的晋升通道及激励措施  47-49
    6.2.5 不断改进和创新职业测评与人才开发的工具与方法  49
    6.2.6 利用职业锚确定教师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  49-50
  6.3 关系网络视角  50-52
    6.3.1 我国高校教师个体层面对职业高原的应对措施  50-51
    6.3.2 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平衡措施  51-52
  6.4 职业视角  52-53
第7章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7
附录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问卷调查  57-59
致谢  59-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0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2. 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645.1
  3.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研究,G434
  4.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5.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6.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R-4
  7. 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影响,G635.1
  8.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9. 英国高校教师岗位招聘制度研究,G649.561
  10.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11. 山东省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645.1
  12. 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07.4
  13. 泰山医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G647.2
  14.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G647.2
  15. 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F293.3
  16. 广西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G443
  17. 职业高原对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F224
  18. 当代高校教师教育信仰问题研究,G645.5
  19.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工作成就感的研究,G645.1
  20. 大跨径桥梁的建设风险研究,U442
  21. 当代中国“史学危机”现象研究,K0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