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各地区人口现代化进程对比分析

作 者: 李春颖
导 师: 白雪梅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人口现代化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 非对称矩阵 特征向量求解 分层聚类
分类号: C9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口现代化是由刘铮教授在90年代提出,并且逐渐得到了完善,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给出它的理论框架,从定性角度来分析人口现代化,而很少有学者研究它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它的指标体系,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合理评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人口现代化指标评分系统,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评定各地区人口现代化实现的程度,并且指出各地区不足之处。 本文以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然后到实证分析为主线,来研究我国各地区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理论基础部分。首先介绍了人口现代化的定义和内容,以及人口现代化的研究意义。然后区别了人口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人口现代化和现代化的不同。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的延伸。人口现代化内容包含人口生育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人口结构现代化、人口生活质量现代化和人口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五个方面,从这五方面来建立人口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章是指标的最后选择。为了避免指标重复,不精确地评定地区的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去掉一些相关的指标,并且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第四章是方法论探讨部分。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介绍分析法的提出、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第二部建立模型确定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建立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模型,运用SAS求解所构造的非对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从而得出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变形后得到权重。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部分。根据对各个地区的人口现代化得分的聚类结果,将其归类,总结各类的特点,并且指出其人口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全文目录


第一章 人口现代化涵义分析  9-16
  第一节 人口现代化定义、内容与研究意义  9-12
    一、 人口现代化定义和内容  9-11
    二、 人口现代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11-12
  第二节 与人口现代化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12-16
    一、 人的现代化和人口现代化  13-14
    二、 现代化和人口现代化  14-16
第二章 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建立  16-27
  第一节 人口生育现代化  16-18
    一、 生育数量指数(X_1)  17
    二、 生育质量指数(X_2)  17
    三、 生育偏好指数(X_3)  17-18
    四、 生育思想指数(X_4)  18
  第二节 人口素质现代化  18-20
    一、 身体健康素质指数(X_5)  19
    二、 人口教育科技素质指数(X_6)  19-20
    三、 女性受高等教育指数(X_7)  20
  第三节 人口结构现代化  20-23
    一、 第三产业比重指数(X_8)  21-22
    二、 人口老化程度指数(X_9)  22
    三、 城市化水平指数(X_(10))  22-23
  第四节 人口可持续发展现代化  23-25
    一、 人口和经济协调指数(X_(11))  23-24
    二、 绿地指数(X_(12))  24-25
    三、 生活用水指数(X_(13))  25
  第五节 人口生活质量现代化  25-27
    一、 收入指数(X_(14))  26
    二、 医疗水平指数(X_(15))  26-27
第三章 数据来源和处理  27-31
  第一节 数据来源和相关分析  27-28
    一、 数据来源  27
    二、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7-28
  第二节 无量纲化处理  28-31
第四章 建立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  31-40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  31-37
    一、 层次分析法提出和解决问题思路  31-32
    二、 AHP的基本原理  32-33
    三、 AHP的步骤  33-37
  第二节 建立模型确定权重  37-40
    一、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7
    二、 构建判断矩阵  37-38
    三、 运用SAS求解非对称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及它的特征向量  38-39
    四、 一致性检验  39
    五、 指标权重  39-40
第五章 各地区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  40-54
  第一节 人口现代化准则层聚类分析  40-43
    一、 人口现代化准则层得分和综合得分排序  40-41
    二、 类别划分  41-43
  第二节 人口现代化指标层聚类分析  43-52
    一、 生育现代化指标得分聚类分析  43-46
    二、 人口素质现代化指标得分聚类分析  46-48
    三、 人口结构现代化指标得分聚类分析  48-50
    四、 人口可持续现代化指标得分聚类分析  50-52
  第三节 尽快实现人口现代化几点建议与思考  52-54
附录一 数据表  54-56
附录二 SAS程序  56-57
附录三 生育现代化指标得分表  57-58
附录四 人口素质现代化指标得分表  58-59
附录五 人口结构现代化指标得分表  59-60
附录六 人口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指标得分表  60-61
参考文献  61-64
后记  64-65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8.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9.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0.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1.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3.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4.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5.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7.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8.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9.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20. 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G642.4
  21. 西航职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G717.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口学 >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 > 中国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