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

作 者: 王庆
导 师: 李凯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 章学诚 《文史通义》 文史见道 历史文学理论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8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文学与史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分分合合,互浸互染,文与史在互相渗透中相互借鉴;在各自独立中相互比较,确认自己的特性。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思想,不应该忽视文与史如此紧密的联系。 中国史书虽然浩繁,史家虽然众多,但有意识,有目的对史学进行整理的,创建史学理论的,只有唐代的刘知几和清朝的章学诚。刘知几的《史通》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堪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史学理论研究,分析其中所蕴涵的史学家文学理论思想,着眼于文,借助于史,可以起到“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作用。 刘知几所著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第一次对唐以前的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评和总结。我们以文艺美学的视角研究《史通》,发现刘知几鉴于魏晋文风的影响,非常反对以文入史,因此他很注重文史关系的辨析,从一个侧面也为文学的独立性作出了贡献。由于史书叙事的需要,《史通》中发展出先进的叙事理论,这在古代文论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特别是由于鉴别史料的需要,刘知几对小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分类,成为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奠基人。 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通过从事“文史校雄”得出 “文史见道”的结论,将文、史、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史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史,直指文心史意,能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他还将校郁学的 “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引入文学,探讨文学流变,为研究文学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刘言史法,章谈史意。刘知几就史论史,侧重于历史文学方法论;章学诚从史推广开去,包揽文史,甚至囊括整个学术,侧重于历史文学性质论。通过对他们两人的文学思想理论研究,我们发现两人虽然同为史学家,但研究侧重点不一样,所处的层次不一样,两人正好互补。把他们的文学理论思想综合起来,正好可以建立一个立体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古代文论大致可以分为诗论和文论两个方面。由于小说等叙事文学长期被人们所轻视,古代的文论也是侧重于抒情文、议论文的文论,很少对叙事文作理论上的探讨,特别是明清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由史学理论发展出来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导言  11-14
第一章 刘知几的历史文学观点  14-48
  一、 文史关系  14-24
    (一) 文史之同:“文之将史,其流一焉”  15-18
    (二) 文史之别:“文之与史,较然异辙”  18-24
      1 、 文学与史学之别  18-20
      2 、 文才与史才之别  20-22
      3 、 反对文史不分  22-24
  二、 叙事理论  24-38
    (一) 实录直书  24-27
    (二) 尚简用晦  27-32
    (三) 言必近真  32-36
    (四) 模拟之说  36-38
  三、 刘知几的小说理论  38-48
    (一) 小说的位置  38-41
    (二) 小说的文体分类  41-43
    (三) 小说特征  43-48
      1 、 虚事伪辞  44-45
      2 、 流俗嘲谑  45
      3 、 省功易阅  45-48
第二章 章学诚的历史文学思想  48-105
  一、 文史见道论道篇  50-63
  二、 融会贯通合一论  63-66
  三、 道公学私博约说  66-73
    (一) 道公而学私  66
    (二) 学与思  66-68
    (三) 学问与功力  68-69
    (四) 藏往之学与知来之学  69-71
    (五) 博约说  71-73
  四、 经世致用言公说  73-79
    (一) 经世致用,不得不重拯救时弊  73-76
    (二) 立言为公,不得不重著述之文  76-79
  五、 敬恕贵诚文德说  79-85
    (一) 著者心术史德说  79-81
    (二) 以敬以恕文德论  81-82
    (三) 驳伪狂狷质性说  82-85
  六、 文理义例贵清真  85-94
    (一) 清而不杂义例说  87-88
    (二) 言之有物文理论  88-94
  七、 道器工具文质观  94-97
  八、 辨章学术流别论  97-101
  余论: 论章学诚与袁枚  101-105
第三章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初步  105-122
  一、 本质论  106-110
    (一) 史学意义  106-107
    (二) 文史关系  107-109
    (三) 文质观  109-110
  二、 作家论  110-111
    (一) 才、学、识、德  110-111
    (二) 学问与功力  111
  三、 创作论  111-114
    (一) 采撰  111-113
    (二) 叙事  113-114
  四、 作品论  114-117
    (一) 文体论  114-116
    (二) 语言观  116-117
  五、 批评论  117-122
参考文献  122-126
后记  126

相似论文

  1. 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K01
  2. 以道自任,K092
  3. 论章学诚的方志思想在后世的影响,K29
  4. “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K092
  5. 浅论章学诚的语文教育思想,G633.3
  6. 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K092
  7. 章学诚文体批评研究,I209
  8. 章学诚安徽方志的编纂理论与实践,K29
  9. 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K092
  10. 章学诚文献学成就初探,K092
  11. 章学诚的文学思想,I206.2
  12. 刘知几《史通》叙事理论研究,K092.4
  13. 《史通》史著文辞观初探,K092
  14. 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I207.5
  15. 论刘知几的学术风格,K092.42
  16. 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K092
  17. 章学诚文论思想研究,I206.2
  18. 《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I207.22
  19. 《左氏会笺》研究,K225.04
  20.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21.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