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染料荧光探针与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吴霖
导 师: 俞英
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荧光分析法 碱性品红 牛血清白蛋白 DNA 偶氮氯膦(I) 荧光猝灭法 铝试剂
分类号: O65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提出以染料碱性品红和偶氮氯膦Ⅰ作为蛋白质的探针,碱性品红和铝试剂作为核酸探针。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了以三苯甲烷类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R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模型,发现结合反应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求得不同温度下RL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依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R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以RL为荧光探针建立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近中性范围内,碱性品红与蛋白质有较强的结合,该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量呈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0.02~5.0μg/mL,最低检出限可达19.6μg/L,用于实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2 以三苯甲烷类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RL)为荧光探针建立DNA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近中性范围内碱性品红与DNA有较强的结合,生成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DNA的量成线性上升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0.048~33.0μg/mL(r=0.9904),检测限38.9μg/L。并用于样品中DNA含量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RL与DNA相互作用存在插入结合形式。 3 在pH9.25 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酸性染料偶氮氯膦Ⅰ(CP Ⅰ)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对CP Ⅰ的荧光有猝灭现象,使CP Ⅰ最大荧光峰从578nm红移至610nm,通过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之间的猝灭是由于生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形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H、△G、△S分别为-2.3KJ,-31.2KJ,98.6J,根据热力学函数确定了两者是通过静电作用力结合的。还对荧光猝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蛋白质定量的线性方程△F=20.8C-6.8(μg/mL),线性响应范围0.04~30.0μg/mL、检出限0.031μg/mL(r=0.9956),并应用于实际及合成样品中BSA含量的分析。 4 探究铝试剂在不同pH值下的光谱特征时,发现pH为4.04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铝试剂能与DNA形成复合物,荧光光谱发生紫移,且荧光强度与DNA的量呈线性关系。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制定了四种核酸的工作曲线,其线性范围宽,灵敏度较高,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本方法中试剂及反应体系稳摘要定,分析手续简便经济。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1章 绪论  9-26
  1.1 引言  9
  1.2 蛋白质探针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9-13
  1.3 核酸探针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13-19
  1.4 展望  19
  参考文献  19-26
第2章 理论部分  26-32
  2.1 蛋白质与探针分子相互作用模型  26
  2.2 核酸与探针分子相互作用机理  26-28
  2.3 表观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28
  2.4 猝灭机理  28-30
  参考文献  30-32
第3章 实验部分  32-36
  3.1 实验仪器  32
  3.2 试剂  32-33
  3.3 实验方法  33-35
  参考文献  35-36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36-63
  4.1 碱性品红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36-44
    4.1.1 碱性品红的荧光光谱  36-37
    4.1.2 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37
    4.1.3 工作曲线  37-38
    4.1.4 共存物质的干扰  38
    4.1.5 样品的测定  38-39
    4.1.6 RL与BS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39-42
    4.1.7 小结  42
    参考文献  42-44
  4.2 碱性品红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44-50
    4.2.1 碱性品红的荧光光谱  44-45
    4.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45
    4.2.3 工作曲线  45
    4.2.4 干扰成分的影响  45-46
    4.2.5 样品的测定  46-47
    4.2.6 作用机理  47-49
    4.2.7 小结  49
    参考文献  49-50
  4.3 偶氮氯膦(Ⅰ)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50-57
    4.3.1 荧光光谱  50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50-51
    4.3.3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51-52
    4.3.4 工作曲线  52-53
    4.3.5 样品的测定  53-54
    4.3.6 猝灭机理  54
    4.3.7 复合物形成常数及作用力的确定  54-56
    4.3.8 小结  56
    参考文献  56-57
  4.4 铝试剂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57-63
    4.4.1 荧光光谱  57-58
    4.4.2 试验顺序的影响  58
    4.4.3 缓冲液用量的影响  58
    4.4.4 铝试剂用量的影响  58
    4.4.5 离子强度的影响  58
    4.4.6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58-59
    4.4.7 核酸的工作曲线  59
    4.4.8 干扰离子的影响  59-60
    4.4.9 各种DNA样品的测定  60-61
    4.4.10 与一些经典方法的比较  61-62
    4.4.11 小结  62
    参考文献  62-63
致谢  63-64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4-65

相似论文

  1.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2.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3.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4.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6.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7.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8.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9.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0.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1.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2.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3.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14.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5.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16.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17. SO2胁迫对拟南芥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Q943
  18.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19.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20. 新型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TQ460.1
  21.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