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种针法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镇痛后效应及下丘脑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李学智
导 师: 梁繁荣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学
关键词: 电针 手针 刺血 穴位注射 镇痛后效应 下丘脑 镇痛机制
分类号: R24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对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四种针刺方法的镇痛后效应及其下丘脑机制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治疗穴位,采用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四种针法,采用放免、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观察了痛阈、下丘脑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及下丘脑原阿黑皮素(POMC)mRNA表达等指标在针刺后即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5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及相互联系。 结果:四种针法均可使痛阈提高,其即时效应依次为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且有不同程度的后效应。电针的镇痛效应在治疗后即时达到峰值,24小时消失,48小时、72小时又出现镇痛效应;其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ACTH含量下降及POMCmRNA表达升高并与痛阈的变化有相关性;手针与电针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β-EP、ACTH含量变化不如电针显著;穴位注射的镇痛效应持续到治疗后72小时,且在48小时达峰,下丘脑的ACTH含量与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刺血的镇痛效应在治疗后24小时消失,但从48小时又出现镇痛效应并持续到120小时,且在72小时镇痛效应较好,下丘脑β-EP、ACTH、POMCmRNA表达等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种针法对AA大鼠均有镇痛的即时效应及后效应。电针、手针的镇痛效应及后效应可能通过使下丘脑β-EP升高、ACTH下降、POMCmRNA表达增强而实现;穴位注射可能通过降低下丘脑ACTH含量达到镇痛效应;刺血疗法可能通过下丘脑β-EP、ACTH、POMCmRNA表达以外的途径起到镇痛作用及其后效应。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7-8
引言  8-10
实验研究  10-24
  1 四种针法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及其后效应  10-14
    1.1 实验材料  10
      1.1.1 实验动物  10
      1.1.2 实验药品  10
      1.1.3 实验仪器  10
    1.2 实验方法  10-11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0-11
      1.2.2 指标检测方法  11
      1.2.3 统计处理方法  11
    1.3 实验结果  11-14
      1.3.1 大鼠炎症痛的形成  11-12
      1.3.2 四种针法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  12-14
  2 四种针法对AA大鼠下丘脑ACTH含量的影响及其后效应  14-17
    2.1 实验材料  14
      2.1.1 实验动物  14
      2.1.2 实验药品  14
      2.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2.2 实验方法  14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4
      2.2.2 指标检测方法  14
        2.2.2.1 下丘脑ACTH样本取材及处理  14
        2.2.2.2 测定方法  14
    2.3 实验结果  14-17
  3 四种针法对AA大鼠下丘脑B-EP含量影响及其后效应  17-20
    3.1 实验材料  17
      3.1.1 实验动物  17
      3.1.2 实验药品  17
      3.1.3 主要实验仪器  17
    3.2 实验方法  17-18
      3.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7
      3.2.2 指标检测方法  17-18
        3.2.2.1 下丘脑β-EP样本取材及处理  17
        3.2.2.2 检测方法  17-18
    3.3 实验结果  18-20
  4 四种针法对AA大鼠下丘脑POMCMRNA表达的影响  20-24
    4.1 实验材料  20
      4.1.1 实验动物  20
      4.1.2 实验药品  20
    4.2 实验方法  20-22
      4.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0-21
      4.2.2 指标检测方法  21-22
    4.3 实验结果  22-24
讨论  24-40
  1 关于动物模型的选择  24-25
  2 关于四种针法的选择  25-28
    2.1 四种针法的选择依据  25-27
    2.2 电针参数的选择  27
    2.3 穴注药物的选择  27-28
  3 关于针刺穴位的选择  28
  4 关于针刺后效应与观察时间点的选择  28-31
    4.1 对针灸疗效影响因素的认识  28-29
    4.2 针刺后效应的提出及立题  29-30
    4.3 关于观察时间点的选择  30-31
  5 四种针法对AA大鼠镇痛后效应分析  31-32
  6 四种针法对下丘脑痛调节物质含量影响及其后效应分析  32-38
    6.1 下丘脑在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及地位  32
    6.2 四种针法对下丘脑B-EP含量的影响  32-33
    6.3 四种针法对下丘脑ACTH含量的影响  33-35
    6.4 四种针法对下丘脑POMC含量的影响  35
    6.5 四种针法镇痛后效应的下丘脑作用机制  35-38
  7 中医对针刺镇痛后效应的认识  38-40
结语  40-41
问题与展望  41
致谢  41-42
参考文献  42-45
附: 关于针灸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实验研究的文献评述  45-57
附录1: 检索杂志名称一览表  57
附录2: 检索文献一览表  57-61

相似论文

  1. Kisspeptin/GPR54系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蛋鸡生殖调控的研究,S831
  2.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3.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4. 原发全身强直阵挛型癫痫皮层下结构的体积及与认知的相关性研究,R742.1
  5. 大鼠丘脑背外侧核5-羟色胺和5-羟色胺2A受体的表达,R338
  6. 丘脑NMDA受体在麻醉鼠大脑网络处理感觉信息中的作用,R965
  7. 丙泊酚麻醉对大鼠丘脑皮层环路GABA_A受体作用的研究,R965
  8.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9. NO对CS2致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干预作用,R363
  10. 快动眼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海马及下丘脑中CRF及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R749.4
  11. 补糖干预对动情周期抑制大鼠HPT轴及HPA轴结构和功能的影响,R87
  12. 脑内TNF-α通过影响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R544.1
  13. 急性期井穴刺血对Bell\'s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R246
  14. 《内经》刺血法研究,R246
  15. 睾丸切除改变小鼠下丘脑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表达,R742.2
  16. 指数曲线电刺激及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3
  17. 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R245.97
  18.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R275.9
  19. 腰俞穴麻醉并中药穴位注射用于混合痔手术临床研究,R269
  20. 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R246.8
  21. 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自发活动及下丘脑CRH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