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

作 者: 蒋鑫
导 师: 王展飞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语言游戏 实践
分类号: B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方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本体论为中心、认识论为中心、语言论为中心的三个阶段。而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英美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的现象学与阐释学,本质上都是哲学意义上的语言论。维特根斯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以其前期的《逻辑哲学论》和后期的《哲学研究》两本著作为代表。前期开创了以语言图像论为核心的理想语言学派,认为哲学是澄清思想的活动,目的是为思想的表达划界。后期开创了以语言游戏说为核心的日常语言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言的日常使用和生活形式,哲学的意义在于治疗哲学因语言的误用而得的语言疾病。由此,维特根斯坦一生先后开启了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研究方向,同时对逻辑经验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语言观。在反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语言观的基础上,他们认为,语言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符号系统,体现为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语言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在人类的对象化实践和交往实践中历史的发展。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语言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化密不可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者,比较二者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认识以及理清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脉络差异的源泉及其走向。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视角综合分析、比较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前后期语言哲学的异同。从语言分析、逻辑分析的视角力求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再深入、再学习,即:要充分重视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且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实践论可以为现代语言哲学的发展解决困境、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深人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语言学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的需要。最后,本文力求理论研究的结果对生活实践有所启迪。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2
  1.1 研究背景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2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概述  12-18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语言的批判  12-13
  2.2 语言的起源及发展  13-14
  2.3 语言的客观性  14-15
  2.4 语言与意识、思维的关系  15-16
  2.5 语言的社会性与人的社会化  16-18
3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概述  18-28
  3.1 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概述  18-22
    3.1.1 哲学是澄清思想的活动  18-19
    3.1.2 语言图像论  19-20
    3.1.3 哲学为思想的表达划界  20-22
  3.2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概述  22-28
    3.2.1 语言游戏说简论  22-23
    3.2.2 生活形式与游戏规则  23-24
    3.2.3 家族相似说  24-25
    3.2.4 关于不可说与语言疾病  25-28
4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相似性  28-38
  4.1 本体论的相似  28-30
    4.1.1 批判抽象语言观  28-29
    4.1.2 语言的实践性  29-30
  4.2 认识论的相似  30-32
    4.2.1 语言、思维是对实际生活的反映  30-31
    4.2.2 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31-32
  4.3 方法论的相似  32-38
    4.3.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辩证法态度和实证态度  32-34
    4.3.2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联系和发展的思维方法  34-35
    4.3.3 共同拒斥形而上学  35-38
5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差异性  38-49
  5.1 本体论的差异  38-40
    5.1.1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语言基础  38-39
    5.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实践基础  39-40
  5.2 认识论的差异  40-44
    5.2.1 对语言与实在相互关系认识的差异  40-41
    5.2.2 对哲学目的和意义认识的差异  41-42
    5.2.3 对哲学与科学关系认识的差异  42-44
  5.3 方法论的差异  44-46
    5.3.1 逻辑-语言的研究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44-45
    5.3.2 对形而上学拒斥方式的不同  45-46
  5.4 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探究  46-49
6 结论:对比较结果的综合评析  49-54
  6.1 吸收语言哲学合理因素用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观  49-50
  6.2 唯物主义实践论为语言哲学的发展解决困境、指引方向  50-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57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3.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4.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5.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6.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9.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1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11.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12.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3. 铁炭芬顿—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X784
  14. 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297
  1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22.4
  16.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7.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G633.3
  18. 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监测与防控方法研究,S858.28
  19. 依托网络教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G434
  20.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21. 为实践性知识而教,G652.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奥地利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