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

作 者: 吕敏霞
导 师: 黄书光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史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民国时期 教育宗旨 德育管理 实施制度 探析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德育组织 德育课程 学生自治会
分类号: G63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2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12年至194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内,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教育尤其是德育制度亦不能不因时更替。本文主要从教育宗旨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影响、德育课程标准、自上而下的德育组织系统和德育管理实施制度四个方面展开对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的探析。 教育宗旨的嬗变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从民初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初立,倒退至封建复古主义的教育宗旨,继而经历了十余年的教育宗旨大讨论,终于确立了统一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宗旨,体现了一个反复的发展和变化历程。这一历程无疑对德育及其制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德育课程标准的变化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民国时期的德育发展趋势和倾向,总的来说是一个因时变革、与时并进的过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从训育、军事训练、卫生训练、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德育活动,当时的教育者研究和探讨了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方法。 民国教育部设有一厅三司,统辖全国教育事项,其中中小学教育及德育事项归普通教育司所掌。省、县、校各级也设有相应的德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中小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就是在这样的德育组织系统中开展工作的。 学生自治会、级任制与训导制、分团指导、团体生活训练以及导师制、童子军制是民国时期出现的几种较重要的德育管理实施制度,探讨这些具体德育管理实施制度的利弊得失,对今天的德育实践亦不无意义。 最后,论文力图借助民国中小学德育制度上的一些经验,结合当代中小学德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5
英文摘要  5-6
引言  6-8
一、 民国时期教育宗旨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影响  8-16
  (一) 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  8-10
  (二) 复古主义教育宗旨  10-13
  (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有关教育宗旨的讨论  13-14
  (四)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  14-16
二、 中小学校德育课程标准的厘定  16-32
  (一) 德育课程标准的变迁  16-19
  (二) 德育课程的实施  19-31
  (三) 德育方法的应用  31-32
三、 德育组织系统的建立  32-37
  (一) 自上而下的德育组织网络  32-34
  (二) 中小学校中的德育部门及其活动  34-37
四、 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施制度的探索  37-47
  (一) 学生自治会  37-40
  (二) 级任制与训导制、分团指导、团体生活训练  40-43
  (三) 导师制  43-45
  (四) 童子军制  45-47
结语 启迪与思考  47-52
主要参考文献  52-55
后记  55

相似论文

  1.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2. 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G641
  3.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G711
  4.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研究,G807.4
  5. A中学德育课程链开发的研究,G631
  6. 中学德育课程中宽容教育研究,G631
  7. 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建设德育课程研究,G641
  8.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1
  9.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G631
  10. 公正教育内容初探,G40
  11.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G631
  12. 历史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的作用研究,G633.51
  13. 山东省小学思品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623.1
  14. 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G711
  15. 大学生对德育课程认同感的调查研究,G641
  16. 职业中专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研究,G711
  17. 初中德育课程像册集评价实验研究,G631
  18. 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与思考,G631
  19. 我国德育课程研究综述,G41
  20. 1980年来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比较研究,G63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中等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