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5种人IgG溶血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 者: 闵少颖
导 师: 章跃陵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人IgG 糖基化 溶血活性 胶体渗漏机制
分类号: R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 IgG)是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占总免疫球蛋白含量75%以上,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I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主动、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和特异性免疫分子之间不存在进化关系,但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众多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不仅具有人Ig的典型功能域,而且具有明显的分子多态性,甚至具有部分获得性免疫学功能。由此提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和特异性免疫分子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化关系,人IgG可能同样具备某些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本研究以健康人血清IgG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糖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深入探索IgG的溶血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所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纤维素DE 52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从健康人血清分离5种人IgG:IgGg、IgGs-、IgGs+、IgGt-和IgGt+,其中纤维素DE 52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的IgG命名为IgGg;兔抗血蓝蛋白小亚基抗体亲和层析非特异性洗脱和特异性洗脱所得IgG分别命名为IgGs-和IgGs+;兔抗血蓝蛋白总蛋白抗体亲和层析非特异性洗脱和特异性洗脱所得IgG分别命名为IgGt和IgGt+。1-DE、2-DE和Western-blotting进一步分析表明,该5种蛋白确为人IgG,其中IgGg、IgGs+和IgGt+等3种IgG 2-DE图谱存在较大差异,与IgGg相比,IgGs+和IgGt+分别新增了1、5个蛋白质点。其次,采用苯酚硫酸法、凝集素印迹比较5种人IgG糖基化的差异。结果发现,5种人IgG总糖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IgGt+糖含量最高,为82.92μg/mg, IgGs-糖含量最低,为18.44μg/mg,前者约为后者的4倍。进一步研究显示,5种人IgG甘露糖含量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IgGt+甘露糖含量最高,IgGs-甘露糖含量最低,与总糖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由此说明,5种人IgG不仅存在蛋白多态性差异,而且存在糖基化差异,提示其可能同样存在免疫学活性的差异。最后,运用溶血实验、1-DE、immunoblotting、渗透保护实验等技术,对比分析5种人IgG溶血活性的异同,并探索其可能的溶血机制。结果发现:1) 5种人IgG对鸡、鼠、兔、人等7种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IgGs+和IgGt+2种IgG对7种红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溶血活性,溶血率为30.99±0.01~100±0.08%,而IgGg、IgGs-和IgGt-等3种IgG对这7种红细胞几乎无溶血活性。2) IgGs+和IgGt+分别经胰蛋白酶处理或高碘酸盐氧化后其溶血活性消失,表明人IgG溶血活性的发挥既与其蛋白构象有关,也与其糖基化程度高低有关。3)进一步采用SDS-PAGE和Immunoblotting分析IgGt+与红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与用双蒸水处理的红细胞相比,IgGt+处理的红细胞膜电泳后除了有IgGt+重链和轻链(55 kDa、26 kDa)条带,还新增一条分子量为121 kDa的高分子量条带,该条带亦能与抗人IgG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采用胶内蛋白回收法纯化该高分子量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Immunoblotting分析,结果发现,121 kDa蛋白电泳后分为66.2 kDa和55 kDa两条带,且55 kDa蛋白条带能与抗人IgG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些结果表明,人IgG溶血活性的发挥是通过其重链与红细胞膜紧密结合所致。4)渗透保护实验发现,PEG可不同程度的阻断人IgG溶血活性的发挥,PEG4000,6000,8000对其阻断率分别为43.75±11.62%、60.41±1.27%和95.44±3.16%。由此可以认为,人IgG溶血作用机制可能为:人IgG分子重链通过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渗透孔,引起胶体渗漏而导致溶血。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研究发现人IgG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溶血活性,其溶血作用机制为胶体渗漏机制。所获研究结果对丰富人IgG的免疫学功能,探索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起源及其与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进化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2.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3. 重组SjLAP和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R532.21
  4. 岩藻糖基化修饰对TGF-β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ECM积聚的影响,R692
  5.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脂多糖介导下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R781.4
  6.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7. “加味四君子汤”对增龄大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R285.5
  8. 自控锻炼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补体的影响,R730.5
  9. 石河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免疫状况分析,R181.3
  10. 胰蛋白酶酶解核桃蛋白的工艺改进,TS201.21
  11. 两种化妆品延缓衰老功效添加剂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TQ658
  12. 坎氏弧菌TLH溶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活性研究,S941
  13. SCF可溶性受体与IgG-Fc段融合基因(sc-kit-IgG-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R733.7
  14. Aβ(1-40)和192-IgG-saporin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构建,R749.16
  15. 健脾养肺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R272
  16. 蛋白G的IgG Fc段结合域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Q78
  17. 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乳腺癌术后体液免疫因子IgG、IgM、IgA的影响,R737.9
  18. 脑脊液IgG指数和寡克隆带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R744.51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IgG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651.15
  20. 血清IgG型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R593.2
  21. 梅毒螺旋体IgG抗体亲和指数测定的临床研究,R446.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