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

作 者: 张均德
导 师: 邹学荣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哲学 存在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分类号: F0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出发,通过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等人的生产力理论的批判考察,创立了科学的实践生产力观。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的失误。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出发,并根据马克思创立实践生产力观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等方面入手,挖掘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真正内涵。全文除导论外,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英国古典学派和德国的李斯特等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作简要考查,说明在马克思创立实践的生产力观之前,理论界研究生产力的现状,并指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直接来源于对古典学派特别是德国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第二部分考察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形成过程。这部分主要考察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形成的历史线索,马克思最早为了探索私有制的历史起因考察了生产劳动史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通过批判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才开始超越异化劳动理论进入对生产力的研究,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生产力观。第三部分是阐述实践生产力观所蕴含的主要内容。这部分主要从人的本质力量、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活动的社会组织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实质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为论述传统理论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解读的主要失误。传统理论在对生产力的概念、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对实践生产力观的误读。第五部分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对我们的启示。根据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生产力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本质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以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党必须始终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六部分是结语。一方面,这部分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作了简要的评析,指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不足之处在于:他虽然正确的指出了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但没有从人存在的社会层次性的角度出发,因而没有正确区分出生产力的层次性,同时对个人是如何转化为历史发展的动因,也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自己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深化。总之,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中去理解和诠释人的实践活动,进而把握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本质,是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实质所在。马克思创立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主要是要说明:人类历史既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史,同时也是生产力的发展史,人类社会就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文献综述  8-10
第1章 马克思之前生产力理论研究概述  10-12
第2章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形成过程  12-15
第3章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主要内容  15-25
  3.1 生产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  15-17
  3.2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的社会组织方式  17-19
  3.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19-22
  3.4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22-25
第4章 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的误读  25-29
  4.1 长期没有厘清生产力概念的真正涵义  25-26
  4.2 长期脱离个人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研究生产力  26
  4.3 没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26-27
  4.4 没有厘清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概念之间的区别  27-29
第5章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对我们的启示  29-33
  5.1 必须高度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  29-30
  5.2 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30-31
  5.3 党必须始终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31-33
结语  33-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38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38

相似论文

  1.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2. 温州天河不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研究,Q958.8
  3.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4.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S511.42
  5.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水稻生长预测技术研究,S511
  6.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7.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8.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9.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10.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11.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4.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15.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16.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17. 加文·科琴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思,B561.7
  18.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20. 东、黄海大气沉降中营养盐的研究,P734.2
  21.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学基本问题 > 经济范畴 >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