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L12A、IL12B和TLR9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 者: 陈小军
导 师: 韩素萍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IL12A IL12B TLR9 基因多态性 宫颈癌 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号: R737.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常见肿瘤,2002年估计全球新发病例约47.3万,因宫颈癌死亡人数约27.4万,83%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虽然过去30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每年我国仍有超过10万妇女罹患宫颈癌。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pilomavirus, 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在人群中年轻女性生殖道HPV的感染率很高,但绝大部分感染不需干预即可自行消退。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的高危HPV感染是宫颈发生癌变的前提,因此个体间在免疫系统上的遗传差异可能会影响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进而决定了不同个体感染高危HPV后的结局。在与HPV持续感染关系密切的免疫通路中寻找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基因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 Th1(T helper 1)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细胞免疫过程,在对HPV等细胞内病原的清除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结构的前炎症因子,亚单位p35和p40分别由白细胞介素12A ( Interleukin12A , IL12A )和白细胞介素12B(Interleukin12B,IL12B)基因编码,能诱导Th1细胞分化,促进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并在固有免疫和获得免疫之间建立起重要联系,处于Th1免疫过程的中心地位。在针对HPV等病原体的免疫过程中需要IL12的作用使初始T细胞优先向Th1细胞分化,从而促进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过程,减少其持续感染的机会。除了抗病毒活性,IL12在宿主抗肿瘤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活Th1细胞免疫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从而抑制肿瘤生成并能诱导已发生的肿瘤消退。已有研究发现,IL12A和IL1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一些癌症的发病风险相关。另一类与Th1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分子是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s),它们主要存在于固有免疫系统的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是机体识别外来抗原的必要途径。TLRs各成员能分别识别不同种类的外来抗原,人体抗原递呈细胞对HPV等双链DNA病毒的识别主要是通过TLR9识别病毒的CpG基序,进而产生IL12等细胞因子促进Th1细胞免疫过程。故推测IL12A、IL12B及TLR9基因SNPs可能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手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基因IL12A、IL12B功能性SNPs和TLR9启动子区SNPs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发现与我国人群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危险基因型,并将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用于筛选高危人群,从而为今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白细胞介素-12基因(IL12A和IL12B)的潜在功能性多态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IL12的两个亚单位p35和p40分别由位于3p12-q13.2的IL12A基因和位于5q31-33的IL12B基因所编码。基于IL12的相关功能,已有一些有关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其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癌,肺癌,胃癌和其他肿瘤。但国内外对于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研究非常少。本研究采用潜在功能学SNP的选点策略,在IL12A和IL12B基因中共找到3个中国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minor allele frequency)大于0.05的潜在功能学SNP位点,分别为IL12A基因的rs2243115(5’UTR T>G) ,rs568408(3’UTR G>A)和IL12B基因的rs3212227(3’UTR A>C),探讨了它们与宫颈癌发病的关联。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江苏地区404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404例年龄和地区匹配的无肿瘤史的健康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引物引入限制性分析(Primer 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CR-PIRA)法设计引物和内切酶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检测采用盲法,并随机抽取10%样本重复检测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发现:在调整年龄、城乡等因素后,携带IL12A rs568408 GA/AA和IL12B rs3212227 AC/CC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较携带IL12A rs568408 GG和IL12B rs3212227 AA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增加了43%(调整OR1.43,95% CI=1.06-1.93)和30%(调整OR1.30,95% CI=0.97-1.75),并且该两位点之间存在基因-基因相乘交互作用(P=0.048),同时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了82%(调整OR1.82,95% CI=1.28-2.57)。分层分析表明,两基因位点的联合作用在早期宫颈癌患者和多产的患者中更为显著。同时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型并且活产数大于2的个体与携带其他基因型且活产数小于2的个体比较,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增加6倍(调整OR6.00,95% CI=2.86-12.56),并且存在显著的基因-环境相乘交互作用(P=0.046)。本研究结果表明,IL12A rs568408和IL12B 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单独或共同影响江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并且与个体的活产数有关。第二部分Toll样受体-9基因(TLR9)启动子区多态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已有研究发现,TLR9能识别HPV16 E6基因的CpG基序通过信号转导促进IL12等的分泌增强Th1细胞免疫过程,而HPV16的E6和E7癌蛋白可作用于TLR9的启动子区下调TLR9的表达,这可能成为病毒逃避机体免疫过程发生持续感染的重要机制。因此,TLR9基因多态性特别是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影响个体对宫颈癌的易感性。本病例对照研究中,我们仍采用潜在功能性SNP位点的选择策略,在TLR9的启动子区选择了-1486T/C(rs187084)位点进行研究。我们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633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633例年龄和地区匹配的无肿瘤史的健康对照。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rs187084的基因型,盲法进行基因型的判读,随机选择10%(127个)的样本进行盲法复测。结果发现:在调整年龄、吸烟情况、绝经与否、肿瘤家族史和活产数后,与携带TT基因型者相比较,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了29%(调整OR=1.29,95% CI=1.00-1.64)。同时携带CT/C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1.24倍(调整OR=1.24,95%CI=0.98- 1.56)。然而,未发现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分层分析结果显示,-1486CT/CC变异基因型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的作用在年龄较小、初潮年龄早、活产数多、具有肿瘤家族史的妇女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TLR9启动子区-1486T/C多态性改变可能与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这一结论尚需要功能学研究或其他种族人群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4-8
二、英文摘要  8-13
三、IL12AIL12BTLR9 基因多态性宫颈癌易感性的关联 研究  13-55
  前言  13-16
  第一部分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IL12A 和 IL128)的潜在功能性多态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16-33
    前言  16-17
    材料和方法  17-23
    结果  23-29
    讨论  29-32
    小结  32-33
  第二部分 Toll 样受体-9 基因(TLR9)启动子区多态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33-47
    前言  33-35
    材料和方法  35-38
    结果  38-43
    讨论  43-46
    小结  46-47
  参考文献  47-55
四、综述  55-63
  参考文献  60-63
五、附录  63-64
六、已发表论文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R737.33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3.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4. 经阴道实时弹性成像对宫颈占位性病变弹性图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R445.1
  5. Survivin和Yes-associated prote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6.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7.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8. 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分析,R657.4
  9. 宫颈癌组织中RECK基因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0. 宫颈癌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分析(附72例分析),R737.33
  11.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疾病213例临床分析,R737.33
  12. 甲状腺癌HER-2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R736.1
  13. 大连地区中年人白内障危险因素研究,R776.1
  14.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15. MDR1和CYP3A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R96
  16. 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R737.33
  17. 载脂蛋白B、Al基因多态性与石河子汉族血脂异常相关研究,R589.2
  18. BRCA2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在乳腺癌预后中的研究,R737.9
  19. SLC2A9基因第八外显子137A/G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R587.1
  20. 宫颈癌中ID-1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7.33
  21. 妊娠相关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R7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子宫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