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司马迁和《史记》中的失败英雄

作 者: 赵新华
导 师: 王佑夫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失败英雄 家族荣誉感 谗言
分类号: I20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座耀眼的丰碑——《史记》。《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的。所以说,人物是全书的灵魂。引人注目的是,《史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英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以其卓越的才智或以文或以武建功立业,突显英雄气概。然而,他们最后要么遭酷刑被害,要么无奈自杀,即使苟活的几个人亦是抑郁终生,晚景凄凉。司马迁对这一系列的人物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感情,对他们曾经取得的英雄业绩羡慕不已,又对他们的失败饱含悲痛。司马迁为什么对这类人物有所偏爱呢?在这些失败英雄身上又寄寓着司马迁怎样的情感呢?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史记》中的失败英雄这一系列形象,对从中体现的司马迁的家族荣誉感、抒“愤”情节以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一番探讨。本文分以下几部分论述:一、《史记》中的失败英雄。在界定“失败”和“英雄”的前提之下,对《史记》中的失败英雄形象进行归纳汇总,并分为三类:(1)武官猛将,如李广、蒙恬等;(2)文臣参谋,如文种、晁错等;(3)术士说客,如苏秦、郦食其等。并简要介绍其一生事迹,着重从卓越功绩(英雄)和凄凉结局(失败)两个方面入手,并适当叙述其祖上之辈的有功之上。二、从失败英雄的英雄之举谈司马迁。司马迁对《史记》中的英雄们充满赞叹和羡慕之情,这是司马迁本身所具有的建功立业心的外在流露;司马迁还不同程度的叙述了这些英雄们祖上的业绩,隐含着对英雄们光宗耀祖的肯定,这是司马迁家族荣誉感的表现。另外,司马迁还给扁鹊、郭解等人作传,认为他们有资格被写入史书,表现了司马迁朴素的平等意识。三、从英雄之失败谈司马迁。司马迁笔下的这些英雄失败的原因虽然各异,但他们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谗言的攻击,尤其司马迁那个时代李广三代含冤被害的事例对司马迁的触动更大。甚至司马迁自己亦因为被疑诅李广利而惨遭宫刑之祸。司马迁为此是有着强烈的“愤”的,不抒是不快的。然而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背景(司马迁的社会背景)、特殊的职业使得司马迁带着伤痕和泪水把大量的失败英雄写入了《史记》中。四、司马迁在塑造失败英雄这一系列形象时,写人技巧的出色运用。《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历史书。他不能像小说那样“因人运事”,进行虚构,而要具备严谨的、客观的态度;但又不能像记“流水帐”那样死板的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于想要发泄的“愤”言,不能压抑不语,但也不能像“泼妇骂街”那样直击目标。为此,司马迁展现了其非凡的写人技巧。对比手法、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人物描写的个性化等等均给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可学之处。五、司马迁塑造的失败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司马迁塑造的这组形象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们频繁出现在了后代诗、词、曲、小说中。直至近年的电影《英雄》、《神话》亦有他们的光辉形象。不仅仅如此,他还开拓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著书发“愤”传统,使后世正直的士人找到了合理而安全的发泄途径;在审美同情和悲剧快感中感受到生命的可爱、正义的价值,从而更加珍爱生活,向往真善美。总之,《史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英雄形象不是偶然的,从中寄寓着体现着司马迁深切的悲剧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全文目录


文献综述  3-8
中文摘要  8-10
英文摘要  10-12
1. 《史记》中的失败英雄  12-16
  1.1 “失败”与“英雄”  12-13
  1.2 《史记》中的失败英雄人物形象  13-16
2. 从失败英雄的英雄之举谈司马迁  16-20
  2.1 司马迁对失败英雄的偏爱离不开他的家族荣誉感  16-18
  2.2 从失败英雄身上体现的司马迁的“平等”意识  18-20
3. 从英雄之失败谈司马迁  20-26
  3.1 英雄被疑遭嫉与失败  20-23
  3.2 李陵三代之冤与司马迁遭刑  23-24
  3.3.司马迁借失败英雄抒“愤”  24-26
4. 司马迁在塑造失败英雄时写人技巧的出色运用  26-29
  4.1 突显失败英雄形象鲜明的个性化  26-27
  4.2 对比手法在对失败英雄塑造中的巧妙运用  27-28
  4.3 间接描写在塑造失败英雄形象时的恰当安排  28-29
5. 《史记》中的失败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9-33
  5.1 对后世文学发“愤”著书传统的影响  29-30
  5.2 在题材方面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30-31
  5.3 对文学接受者审美心理的影响  31-33
结语  33
注释  33-37
参考文献  37

相似论文

  1. 《<史记>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G633.3
  2. 《史记》法律词语研究,H131
  3. 论司马迁的孝道与《史记》孝文化,I206.2
  4.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5. 司马迁司马光政治思想之异同,D092
  6. 汉学家的中国古史画卷,H315.9
  7. 《史记》中心理动词的语法、语义研究,H141;H13
  8. 《史记·李将军列传》研究,I206.2
  9. “究天人之际”,K234
  10. 《史记》单音节反义词研究,H131
  11. “奇”:司马迁的艺术追求,I206.2
  12.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I206.2
  13. 《史记》录文研究,I206.2
  14. 《史记》四字格词语研究,H131
  15.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I206.2
  16. 司马迁地域审美观研究,I206.2
  17.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18. 《史记》熟语研究,H131
  19. 司马迁的旅游活动及旅游思想的初步研究,F590
  20. 苏秦史料研究,K231
  21. 《史记正义》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报告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