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卢茜
导 师: 高人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不同类型土壤 有机碳 影响因素 武夷山
分类号: S15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红壤、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nic carbon)含量及其影响因子、SOC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外源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解规律,为山地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SOC含量呈现了红壤<黄壤<草甸土的变化趋势,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14.91 g·kg-1~112.34 g·kg-1之间,黄红壤和黄壤性草甸土的SOC含量则介于这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SOC与全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达到显著水平(P<0.01),SOC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粉粒含量呈正相关,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SOC与海拔高度和年均气温呈现了显著的指数关系(P<0.05),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SOC呈增加趋势,随着年均气温的升高,SOC呈下降趋势变化。(2)在15℃和25℃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至360 d,添加秸秆的土壤(RR)和对照土壤(CK)的有机碳含量相比,添加秸秆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D号土壤样本除外),表现为RR>CK处理的,表明加入秸秆对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起到了补充和更新。同15℃培养条件相比,25℃培养条件下的SOC含量有所下降,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SOC的分解。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培养360 d时土壤有机碳增加率分别为-1.60%~6.44%和-1.43%~5.63%。(3)在本研究中,所有土壤秸秆碳的残留系数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25℃培养条件下的残留系数要小于15℃的(培养240 d时的F样本除外),说明温度升高更有利于秸秆碳的分解。培养至360 d,秸秆碳的残留系数介于0.13~0.35之间,即培养结束时依然有13%~35%秸秆碳尚未分解。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6 目录 6-8 绪论 8-20 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8-9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9-12 2.1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内容 9-10 2.2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方法 10-12 3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12-18 3.1 自然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的影响 13-14 3.2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14-16 3.3 人为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16-18 4 本研究侧重解决的问题 18-20 第一章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0-26 1. 试验地概况 20 2. 研究方法 20-26 2.1 供试土壤 20-21 2.2 室内分析 21-23 2.3 培养实验 23-24 2.4 统计分析 24-26 第二章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对比 26-32 1 土壤有机碳含量 26 2 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26-28 2.1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6-27 2.2 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7-28 2.3 年均气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8 2.4 其他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8 3 讨论 28-32 第三章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2-40 1 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2-36 1.1 红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2 1.2 黄红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2-33 1.3 黄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3-34 1.4 黄壤性草甸土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4-35 1.5 山地草甸土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35-36 2 土壤有机碳增加率的影响因素 36-37 3 讨论 37-40 第四章 外源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40-44 1 外源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变化 40-41 2 残留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41-42 2.1 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对残留系数的影响 41 2.2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对残留系数的影响 41-42 2.3 温度对残留系数的影响 42 3 讨论 42-44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44-48 1 主要结论 44-45 1.1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对比及其影响因素 44 1.2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44-45 1.3 外源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45 2 研究展望 45-48 参考文献 48-58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8-60 致谢 60-62 个人简历 62-63
|
相似论文
-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土壤成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