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省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

作 者: 赵火华
导 师: 张红丽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湖北省 “稻鸭共育” 农业循环经济 评价
分类号: F32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生产水稻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干扰稻田的生态系统,稻田的利用开发程度加大了,稻田的生产力出现了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满足不了当前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条件是水田稻作,中心是水稻种植,是自然与人工配合的鸭子田间网养生态系统工程,有效控制了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开始了“稻鸭共育”的推广,随着“稻鸭共育”的面积增加,和“稻鸭共育”相关的理论,成为人们日益研究的焦点。然而,和大多数传统的生态农业发展一样,虽然,在生产实践方面“稻鸭共育”有着先进优势,但是,大多数局限于生产经验水平,没有规律性的认识,在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方面较低,水稻和畜禽产品的生产,存在着品质不优,产量不稳定,这对于“稻鸭共育”生产技术成果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不利。为此,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关于“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科学试验与系统的研究,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稻鸭共育”生产理论与技术体系,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在调查湖北省“稻鸭共育”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并且,对示范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发展机制、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措施。研究结果发现“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得水稻产量提高、鸭类产品的品质上升,农户收入增加,水稻与鸭子高产、高效的目标得以实现,经济效益良好;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控制效应显著,减轻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残存的稻田杂草数量明显降低,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生长条件改善,生态效益显著;稻米外观的品质、加工的品质、营养的品质、品质的蒸煮都有所提高,社会效益明显。上述研究说明“稻鸭共育”实现化肥、农药的不施或者少施,不需要中耕除草,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土壤的水、有机营养成分提高,促进了稻和鸭子健壮生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水稻、鸭子产量、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达到了统一,是一种良好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水稻生产中值得推广。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引言  9-18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0-12
    1.2.1 研究的意义  10-12
    1.2.2 本文研究目的  12
  1.3 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6
    1.3.1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12-15
    1.3.2 关于稻鸭共育技术发展概况  15-16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8
    1.4.1 研究思路  16-17
    1.4.2 研究方法  17-18
第二章 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18-25
  2.1 循环经济理论  18-20
    2.1.1 循环经济的产生  18
    2.1.2 循环经济的概念  18-19
    2.1.3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9-20
    2.1.4 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20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0-23
    2.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21
    2.2.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21-22
    2.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2-23
  2.3 生态农业理论  23-25
    2.3.1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23
    2.3.2 生态农业的特点  23-25
第三章 湖北省"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绩效评价  25-33
  3.1 "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25-26
  3.2 湖北省"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状  26
  3.3 "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绩效  26-33
    3.3.1 经济效益  28-29
    3.3.2 生态效益  29-31
    3.3.3 社会效益  31-33
第四章 湖北省"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存在问题  33-38
  4.1 "稻鸭共育"模式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条件令人忧虑  33
  4.2 "稻鸭共育"技术不完善,认识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  33-35
    4.2.1 技术不完善  33-35
    4.2.2 认识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农业资金投入少  35
  4.3 发展"稻鸭共育"的水稻、幼鸭品种有限  35
  4.4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稻鸭共育"农业技术能力不强  35-36
  4.5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需求不足  36
  4.6 基础理论研究滞后,跟不上生产实践需要  36
  4.7 标准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  36-38
第五章 湖北省"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保障措施  38-45
  5.1 加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  38
  5.2 制订和完善"稻鸭共育"生产技术体系  38-40
    5.2.1 统一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水稻品种  38
    5.2.2 鸭苗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疫病预防接种  38-39
    5.2.3 全面推行水稻健康栽培技术  39
    5.2.4 适时移栽与放养,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39
    5.2.5 生态平衡施肥,科学合理管水  39-40
    5.2.6 狠抓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管理,统一病虫防治  40
  5.3 加快水稻与鸭子新品种的选育,推广选用优良品种  40-41
  5.4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41
  5.5 加强"稻鸭共育"产业化开发建设  41
  5.6 建立健全"稻鸭共育"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41-42
    5.6.1 建立农业投入品推介体系  41-42
    5.6.2 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42
    5.6.3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42
  5.7 增加"稻鸭共育"的资金投入,增强发展能力  42-43
    5.7.1 增加财政投入  42
    5.7.2 争取项目资金  42-43
    5.7.3 开展招商引资  43
  5.8 健全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43
  5.9 "稻鸭共育"对湖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启示  43-45
    5.9.1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43
    5.9.2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过程  43-44
    5.9.3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44
    5.9.4 建立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作者简介  49-50
导师评阅表  50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3.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6.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8.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畜牧业、饲养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