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 者: 宋华容
导 师: 谷新利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临床兽医学
关键词: 乳房炎 中药涂膜剂 抑菌试验 抗炎试验 透皮 
分类号: S85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根据中药配伍原则,组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并制备涂膜剂,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刺激性,抗炎效果和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并探讨药物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患乳房炎奶牛用药前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进行检测,评价复方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研究了中药涂膜剂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并通过刺激性试验研究了中药涂膜剂的安全性。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观察复方中药的安全性;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探讨复方中药对急性炎症的抗炎效果;采集健康奶牛和临床确诊为乳房炎的奶样,分离鉴定出主要病原菌,以平板打孔法和试管法测定各单味药和复方中药的抑菌效果;对用药前后奶牛血液中的乳酸脱氢(L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血清白蛋白(SA)并对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用药前后奶牛产奶量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从侧面反应中药的功效。结果:中药涂膜剂未见霉败、色泽和均匀性改变等现象,对兔背部皮肤的刺激平均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物;复方中药煎液经胃给药的LD50为22861.25mg/kg,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中药复方制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表明:260个样品,分离出176个菌株,其中有26个样未分离出细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6种细菌分别40.34%,14.21%,17.05%,10.23%,4.55%,3.41%;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单味中药及复方煎剂对5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各有侧重,但有的效果比较弱;另外复方中药能够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用药后,白蛋白(SA)和相关酶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奶产量回升,间接反映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用复方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27头,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2.59%和85.19%,疗效显著。结论:复方中药临床应用是安全的,涂膜剂对皮肤无刺激性,该药的直接抑菌作用不显著,主要通过整体调节作用,使奶牛血液学指标恢复到健康水平,奶奶产量回升,临床疗效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8-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22
  1 前言  13
  2 奶业生产中的乳房炎问题  13-16
    2.1 乳房炎的流行及危害  13-14
    2.2 乳房炎的种类  14
    2.3 奶牛乳房炎的诱发因素  14-16
    2.4 发病机理  16
  3 抗生素在乳房炎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6-17
  4 中兽医对乳房炎的认识和相关研究现状  17-18
  5 与乳腺免疫相关的问题  18-19
    5.1 非特异免疫  18-19
    5.2 体液免疫  19
    5.3 细胞介导免疫  19
  6 透皮吸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理论基础  19-22
第二章 中药涂膜剂的研制及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  22-27
  1 前言  22
  2 材料与方法  22-24
    2.1 中药涂膜剂的制备工艺  22
    2.2 中药涂膜剂的稳定性试验  22-23
    2.3 中药涂膜剂的刺激性试验  23-24
  3 结果  24
  4 讨论  24-26
    4.1 中草药的剂型选择问题  24-25
    4.2 涂膜剂成膜材料研究  25
    4.3 涂膜剂处方筛选研究  25
    4.4 中药涂膜剂刺激性分析  25-26
  5 小结  26-27
第三章 中药散剂的安全性和抗炎性试验  27-31
  1 前言  27
  2 材料与方法  27-28
    2.1 中药毒性试验  27
    2.2 中药复方的抗炎试验  27-28
  3 结果  28-29
    3.1 急性毒性试验  28-29
    3.2 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29
  4 讨论  29-30
    4.1 急性毒性试验  29-30
    4.2 炎症模型的选择  30
    4.3 中药有效抗炎成分分析  30
    4.4 试验因素的分析  30
  5 小结  30-31
第四章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31-35
  1 前言  31
  2. 材料和方法  31-32
  3. 结果  32-33
  4 讨论  33-34
    4.1 中草药制剂治疗乳房炎疗效分析  33-34
    4.2 中草药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5 小结  34-35
第五章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35-44
  1 前言  35
  2 材料与方法  35-38
    2.1 待检奶牛  35
    2.2 培养基及试剂  35
    2.3 中药及中药煎液的制备  35
    2.4 主要仪器设备  35
    2.5 隐性型乳房炎的抽查  35-36
    2.6 临床型奶样的采集  36
    2.7 细菌分离培养  36-37
    2.8 中药抑菌试验  37-38
  3 结果  38-41
    3.1 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38-39
    3.2 细菌分离结果  39-40
    3.3 不同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描述  40-41
    3.4 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  41
    3.5 中药抑菌试验结果  41
  4 讨论  41-42
  5 小结  42-44
第六章 复方中药对乳房炎奶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4-52
  1 前言  44
  2 材料与方法  44-46
    2.1 材料与动物分组  44
    2.2 试剂配制  44-45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5-46
    2.4 奶牛日产奶量  46
    2.5 数据处理方法  46
  3 结果  46-49
    3.1 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变化  46
    3.2 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的变化  46
    3.3 奶产量的变化  46-49
  4 讨论  49-51
    4.1 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49-50
    4.2 中药复方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影响  50
    4.3 中药复方对淋巴细胞增殖及其指数的影响  50
    4.4 本试验采用MTT 法测定T 淋巴细胞转化  50-51
    4.5 奶牛日产奶量的变化  51
  5 小结  51-52
第七章 中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血清中活性及白蛋白影响的研究  52-59
  1 前言  52
  2 材料与方法  52-55
    2.1 受试动物及分组  52
    2.2 中药组方与给药途径  52
    2.3 采样及样品处理  52
    2.4 指标所用仪器  52
    2.5 测定项目  52
    2.6 试验步骤  52-55
  3 结果  55-57
  4 讨论  57-58
  5 小结  58-59
第八章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59-65
  一 抓好品种改良,提高奶牛质量  59
  二 合理配合饲料  59-60
  三 饲养环境中对病原菌感染的控制  60-61
    1 进入生产区前的消毒措施的建立  60
    2 养殖场门口、牛舍门口消毒池的建立  60
    3 根据奶牛年龄,合理安排牛舍  60
    4 牛舍每周定期带牛消毒  60
    5 建立隔离检疫点  60-61
    6 火鼠、火蝇、火蜂,控制飞鸟和野生动物  61
  四 由感染牛造成传播疾病的控制  61
    1 乳房清洗布上病原菌的控制  61
    2 自动挤奶器乳杯上病原菌的控制  61
    3 挤奶人员手指上病原菌的控制  61
  五 挤奶器科学合理的使用减少乳房炎的发病几率  61
  六 乳头药浴  61-62
    1 对乳头进行药浴这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62
    2 药浴药物  62
  七 干乳期防治乳房的感染  62
    1 干奶期易发疾病的原因  62
    2 干奶期乳房内注入抗菌药物  62
  八 牛场防疫  62-65
    1、建造布局合理的牛舍结构  63
    2、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63
    3、建立系统驱虫制度  63
    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63-65
全文结论  65-66
创新点  66-67
参考文献  67-71
致谢  71-72
作者简介  72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72

相似论文

  1. 海红果醋加工技术的研究,TS264.22
  2.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3.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4.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5.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6.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7.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8.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9.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10. CRZ-1对小麦盐胁迫生长、叶绿素酶活性抑制及大田产量的影响,S512.1
  11.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12.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13. 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FS1884脂肪酶,Q78
  14. 植物纤维磨浆中酶/化学品复合的作用,TS713
  15.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16.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17.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18. 粘质沙雷氏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几丁质酶的研究,TQ925
  19.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20.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21.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