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皮松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研究

作 者: 张力强
导 师: 罗菊春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白皮松 生态学特征 群落结构 群落生产力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为松科松属植物,是中国特有温性针叶树种,是东亚唯一的三针松。白皮松树姿优美,色彩鲜艳,是优良的绿化和观赏树种。白皮松在历史上分布较广,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能源的需求增加、滥砍滥伐严重,原生的森林群落已经不存在,现有的白皮松林主要是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陕西秦岭山麓、甘肃南部、四川北部、湖北西部、河南等地。本研究通过对白皮松群落的结构、物种及区系组成、白皮松适生的立地条件,生物学特性、生长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林型的白皮松的生产力状况,并对白皮松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白皮松及其主要伴生物种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当地白皮松林的保护、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生态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白皮松群落的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以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白皮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为简单,共出现种子植物65种。群落内植物以北温带植物占优势,其他旧世界分布和世界分布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多具有高纬度分布的特点。白皮松群落物种的生活型谱分析表明,群落物种以高位芽为主,这和暖温带森林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群落组成非常一致,反映了暖温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区域特点。同时也说明白皮松群落内植物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还远未达到充分的程度。白皮松个体生长具有先胸径、次树高,再材积速生的生长特征。地域不同、林分组成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的白皮松林间的生产力差异较大。大多白皮松林下的白皮松的自然更新情况良好,其他伴生树种的更新较差。白皮松林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林分结构。乔木层优势物种白皮松、辽东栎、紫椴;灌木层优势物种华北紫丁香、虎榛子、陕西荚(艹迷)、三裂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白皮松群落中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呈现一定的共享趋势。灌木层物种生态位宽度值要高于乔木层物种,说明了和灌木层相比,乔木层树种在利用资源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特化程度较高。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三个层次,白皮松分别呈现聚集、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而其他树种均呈现出聚集分布的格局。这与白皮松群落结构、白皮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样地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
1 白皮松与白皮松林的研究进展  10-18
  1.1 白皮松林的分布与适生条件  10-13
  1.2 白皮松研究进展  13-16
    1.2.1 白皮松种群生态学研究  13-14
    1.2.2 白皮松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研究  14-15
    1.2.3 白皮松演替规律的研究  15-16
    1.2.4 白皮松林森林经营现状  16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1.4 研究内容  17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7-18
2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  18-26
  2.1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  18-22
    2.1.1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19
      2.1.1.1 地理位置  18
      2.1.1.2 气候  18
      2.1.1.3 土壤与植被  18-19
    2.1.2 太原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19-20
      2.1.2.1 地理位置  19
      2.1.2.2 气候  19-20
      2.1.2.3 土壤与植被  20
    2.1.3 陕西韩城黄龙山自然保护区  20-21
      2.1.3.1 地理位置  20
      2.1.3.2 气候  20
      2.1.3.3 土壤与植被  20-21
    2.1.4 陕西屋梁山自然保护区  21
      2.1.4.1 地理位置  21
      2.1.4.2 气候  21
      2.1.4.3 土壤与植被  21
    2.1.5 甘肃天水小陇山试验林场  21-22
      2.1.5.1 地理位置  21-22
      2.1.5.2 气候  22
      2.1.5.3 土壤与植被  22
  2.2 各地所调查白皮松林型的划分  22-26
    2.2.1 山西五鹿山、天龙山白皮松林林型  22-23
    2.2.2 陕西屋梁山、韩城黄龙山白皮松林型的划分  23-24
    2.2.3 甘肃天水小陇山白皮松林型划分  24-26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6-30
  3.1 研究内容  26
  3.2 研究方法  26-30
    3.2.1 生境研究方法  26
    3.2.2 生境类型的划分  26
    3.2.3 群落样地的选设  26
    3.2.4 种类组成的区系地理分析  26
    3.2.5 群落特征分析  26-27
    3.2.6 群落分类方法  27
    3.2.7 白皮松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调查  27
    3.2.8 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27
    3.2.9 群落内林下天然更新调查  27-28
    3.2.10 白皮松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研究  28
    3.2.11 白皮松分布格局的调查  28-30
4 白皮松群落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30-36
  4.1 分析方法  30
  4.2 结果与分析  30-35
    4.2.1 白皮松林植物组成  30-32
    4.2.2 白皮松林的生活型谱  32-33
    4.2.3 白皮松群落中植物的区系组成  33-34
    4.2.4 白皮松群落物种频度分析  34-35
  4.3 小结  35-36
5 白皮松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36-52
  5.1 群落的外貌特征  36
  5.2 群落结构分析  36-38
  5.3 白皮松群落的水平结构  38-41
    5.3.1 调查方法  38-39
    5.3.2 分析方法  39-40
    5.3.3 结果及分析  40-41
      5.3.3.1 白皮松种群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分布格局  40-41
      5.3.3.2 主林层主要的伴生树种的分布格局  41
  5.4 白皮松种群的年龄结构  41-46
  5.5 白皮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6-50
    5.5.1 研究方法  46
    5.5.2 群落水平上的多样性  46-47
    5.5.3 结果及分析  47-50
      5.5.3.1 白皮松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比较  48-49
      5.5.3.2 不同立地条件下白皮松林的多样性特征比较  49
      5.5.3.3 立木层密度、海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9-50
  5.6 小结  50-52
6 白皮松的生长过程与白皮松林林分生产力研究  52-62
  6.1 白皮松个体生长规律  52-55
    6.1.1 直径生长  52-53
    6.1.2 树高生长  53-54
    6.1.3 材积生长  54-55
  6.2 白皮松林林分生产力研究  55-59
    6.2.1 山西五鹿山白皮松林的生产力  55-58
      6.2.1.1 不同群落类型白皮松林的生产力  56-57
      6.2.1.2 密度对于白皮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57-58
    6.2.2 其他研究区域白皮松林的生产力  58-59
  6.3 小结  59-62
7 白皮松林的林下更新  62-66
  7.1 山西五鹿山白皮松林下更新  62-64
    7.1.1 不同立地条件对于更新的影响  62-63
    7.1.2 不同群落类型下的白皮松更新  63-64
  7.2 小结  64-66
8 白皮松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研究  66-74
  8.1 研究方法  66
  8.2 生态位宽度的测定  66-68
  8.3 结果与分析  68-72
    8.3.1 白皮松群落乔木和灌木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  68-69
    8.3.2 白皮松群落乔木和灌木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  69-71
    8.3.3 白皮松群落乔木和灌木种群生态位重叠值的分配格局  71-72
  8.4 小结  72-74
9 白皮松资源的保护策略  74-76
  9.1 白皮松资源现状及评价  74
  9.2 白皮松资源保护措施及建议  74-76
10 结果与讨论  76-78
  10.1 结论  76-77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7
  10.3 展望  77-78
参考文献  78-82
附表1 白皮松群落出现物种名录  82-84
附图  84-86
导师简介  86-88
个人简介  88-90
致谢  90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3. 漓江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X826
  4.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5.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6.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7.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Q958.8
  8.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X53
  9.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S154.3
  10. 重金属胁迫下海州香薷根际微域细菌群落结构和特异基因表达研究,X173
  11. 苏南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X826
  12. 云南省19县(市)恙螨群落结构及其宿主选择,R384.4
  13.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重建冰期/间冰期日本海生态环境变化,X145
  14. 山东省沿岸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Q179.4
  15.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16. 旅游干扰对梭布垭木本植物群落的影响及生态响应机制,Q948
  17. 高效苯酚降解菌剂复配及其对含酚废水处理系统的强化,X703
  18. 北黄海及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S917.4
  19. 围封和放牧对辽西北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肥力提高的影响,S812
  20. 复壮改良措施对过马营地区退耕还草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及植被的影响,S812
  2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相关基因资源的宏基因组学研究,S71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