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

作 者: 牛国兴
导 师: 朱天利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青少年 生死教育 实施构想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轻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伤人、他杀事件时有发生,另外,青少年群体中心理疾病患者以及有潜在心理问题者亦是数不胜数。这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底下埋藏的是青少年生命品质低下、精神生活空虚、生存质量降低等深层次发展危机。因而,针对青少年恐惧死亡、曲解死亡、轻视生命以及其生存质量不断降低的现实,对其进行生死教育已迫在眉睫。生死教育又称死亡教育,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消除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渐拓展到一些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领域。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进,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生死教育”这一说法。概括而言,生死教育是一种向人们传授生与死的相关知识,教人积极思考和正确处理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人实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如今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生死教育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业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从儿童到成人、从家庭到社区的死亡教育体系。几乎所有在学的青少年都要或多或少的接受一些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教育。然而在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则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进入到具体实践层面的则是凤毛麟角。这种实践层面的缺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关涉到青少年的成长,关涉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和背景,我对青少年生死教育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量收集资料和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尝试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死教育理论,并结合我国相关现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构想。以期引起部分研究者的共鸣,力求对我国青少年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生命品质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论。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目的、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从分析当前存在于青少年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入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结果,提出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的紧迫性和功能。第三部分,以中西死亡学、生死学和中国传统生死智慧为理论来源,从价值取向、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尝试建构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理论。第四部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生死教育实践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国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从中得出了一些借鉴和启示。第五部分,结合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根据上文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从实施的原则、方法和渠道等方面对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实施策略做了构想,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引言  11-21
  1.1 研究缘起  11-13
    1.1.1 研究死亡及其相关课题的价值  11
    1.1.2 我国青少年的生存质量令人担忧  11-12
    1.1.3 我国青少年亟待接受生死教育  12
    1.1.4 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实践的缺位  12-13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17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8
    1.3.1 研究目的  17
    1.3.2 理论意义  17-18
    1.3.3 实践价值  18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8-19
  1.5 研究方法  19-21
第二章 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的紧迫性和功能  21-39
  2.1 我国青少年生存问题扫描  21-23
  2.2 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23-31
    2.2.1 青少年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需要生死教育  23-26
    2.2.2 青少年对待生死问题的态度亟待进行生死教育  26-29
    2.2.3 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死亡及相关课题的缺失  29-30
    2.2.4 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死亡及相关课题的不可回避性  30-31
  2.3 青少年对生死教育的需求与认可  31-33
    2.3.1 青少年对生死教育的需求  31-33
    2.3.2 青少年对生死教育的认可  33
  2.4 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功能  33-39
    2.4.1 青少年生死教育的个体功能  34-36
    2.4.2 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社会功能  36-39
第三章 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理论构建  39-57
  3.1 相关概念厘定  39-41
    3.1.1 青少年  39-40
    3.1.2 生死教育  40-41
  3.2 搜寻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理论来源  41-50
    3.2.1 死亡学与死亡哲学  42-43
    3.2.2 生死学与生死哲学  43-44
    3.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44-50
  3.3 建构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价值取向  50-51
  3.4 确定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目标  51-52
  3.5 选择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内容  52-57
第四章 青少年生死教育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57-65
  4.1 国外地区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发展概况  57-59
    4.1.1 美国  57-58
    4.1.2 日本  58
    4.1.3 欧洲国家  58-59
  4.2 我国台湾地区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发展概况  59-60
  4.3 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发展概况  60-62
    4.3.1 来自于家庭中的生死教育  60-61
    4.3.2 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生死教育  61
    4.3.3 来自于学校教育中的生死教育  61-62
    4.3.4 其他有关生死教育的尝试  62
  4.4 国内外生死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2-65
    4.4.1 端正对待生死教育的态度  62-63
    4.4.2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  63
    4.4.3 理论为先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3
    4.4.4 成立生死教育研究和推进组织机构  63-64
    4.4.5 培训生死教育师资,开发相关课程与教学资源  64
    4.4.6 多种途径推展生死教育  64-65
第五章 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实施构想  65-77
  5.1 所遵循的原则  65-66
    5.1.1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65
    5.1.2 认知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65-66
    5.1.3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6
    5.1.4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  66
  5.2 可选用的方法  66-68
  5.3 应开通的渠道  68-72
    5.3.1 家庭教育  68-69
    5.3.2 社会教育  69
    5.3.3 学校教育  69-72
  5.4 需注意的问题  72-77
    5.4.1 改变人们传统观念,获得社会和政府支持  72-73
    5.4.2 把握青少年生死教育的真正意涵——“由死观生”  73-74
    5.4.3 注重研发青少年生死教育课程和教材  74-75
    5.4.4 加强青少年生死教育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75-77
结语  77-79
参考文献  79-83
附录  83-87
  附录A:青少年对生死教育的态度调查问卷  83-86
  附录B:教师访谈提纲  86-87
致谢  87-8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8-89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3.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4.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5.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6.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7.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8.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9.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0.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11.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青少年体质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G826-4
  12.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G841
  13. 青少年性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G441
  14. 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G804.49
  15.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6.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17. 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8.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G843
  19.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20. Buss-Perry攻击问卷在2757名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G645.5
  21. 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青少年PTSD的探讨研究,R749.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