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蒙古林油藏可动凝胶调驱实验研究

作 者: 文进
导 师: 刘平礼;唐先荣
学 校: 西南石油大学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可动凝胶 深部调驱 评价方法 剪切 室内优化 蒙古林油藏
分类号: TE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动凝胶是由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弱交联体系。可动凝胶在多孔介质中容易优先进入流动孔道较大的高渗透层段,而很难注入低渗透层段,表现出凝胶溶液对非均质油层的选择性进入和渗流特性。可动凝胶具有深部调剖和驱油的双重作用,能够大幅提高采收率,已成为油田三次采油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达到调驱的目的,结合油藏条件,对凝胶体系进行筛选和室内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可动凝胶组成及驱油机理、可动凝胶的发展历程及方向、成胶的影响因素和可动凝胶的室内评价方法等;并且针对蒙古林断块油藏条件开展了可动凝胶体系配方室内优化工作,开发出一套适宜于华北蒙古林油田的可动凝胶体系。针对蒙古林油田砂西区部分注入井井口取样不成胶的现象,室内研究发现主要因素是阀门节流,Fe2+、机械剪切及孔隙介质剪切的影响都相对较小通过改变聚合物交联剂比、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B剂浓度等体系参数,进一步优化凝胶体系配方。综合考虑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最终推荐用于蒙古林油藏的凝胶体系配方为:聚合物EORPAM-3浓度800~1000 mg/L,聚交比30:1,B剂浓度300 mg/L。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5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4
    1.2.1 凝胶的分类及调驱机理  8-9
    1.2.2 可动凝胶的驱油机理  9-11
    1.2.3 可动凝胶技术发展历程及方向  11-14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5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技术路线  14-15
第2章 可动凝胶的组成及成胶因素分析  15-18
  2.1 可动凝胶的组成  15-16
    2.1.1 聚合物  15
    2.1.2 交联剂  15
    2.1.3 助剂  15-16
  2.2 成胶的影响因素  16-17
    2.2.1 聚合物种类及聚合物和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16
    2.2.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16
    2.2.3 PH值的影响  16
    2.2.4 温度的影响  16-17
    2.2.5 水质的影响  17
    2.2.6 剪切降解的影响  17
  2.3 本章小结  17-18
第3章 可动凝胶性能研究实验方法  18-29
  3.1 成胶性能  18-24
    3.1.1 成胶时间  18-20
    3.1.2 成胶强度  20-23
    3.1.3 可动凝胶的稳定性  23-24
  3.2 可动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  24-27
    3.2.1 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  24-26
    3.2.2 可动凝胶在多孔介质的流动性  26-27
  3.3 可动凝胶的调驱特性  27-28
    3.3.1 可动凝胶的改善剖面的能力  27-28
    3.3.2 可动凝胶的驱油特性  28
  3.4 本章小结  28-29
第4章 可动凝胶室内评价  29-48
  4.1 实验样品  29
  4.2 影响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因素研究  29-36
    4.2.1 铁离子对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30-31
    4.2.2 剪切作用对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31-36
    4.2.3 小结  36
  4.3 凝胶体系配方优化  36-46
    4.3.1 聚交比的优化  37-39
    4.3.2 聚合物分子量的优化  39-40
    4.3.3 B剂浓度的优化  40-41
    4.3.4 聚合物浓度的优化  41-44
    4.3.5 交联剂的优化  44-46
  4.4 本章小结  46-48
第5章 结论  48-49
致谢  49-50
参考文献  50-52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5.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6. 剪切增稠处理对针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TS184
  7. 高性能剪切钢板阻尼器的性能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TU352.1
  8. 流动状态下ADAMTS13羧基端的功能研究,R341
  9. 核电厂二回路管道流动加速腐蚀性能研究,TL334
  1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G633.55
  11. 大变形柔性多体系统建模理论与实验研究,TB122
  12. 营运客车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仿真与评价,U467.14
  13. 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布局及评价研究,U492.1
  14.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及修补技术研究,U414
  15.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性能研究,U443.33
  16.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U414
  17. 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性能研究,U414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及其耐久性评价方法研究,U416.216
  19. 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U414
  20. 三种牙本质脱敏剂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R783
  21. 两种托槽粘结处理液粘结强度和电镜观察的比较,R78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田应用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