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

作 者: 王仕贤
导 师: 熊大冶;颜敏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语文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通过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伴随性、形象性、差异性、表情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根据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各行为之间的异同点,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可分为体态言语行为、副体态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时间、空间言语行为四类,其功能主要是:支持言语行为,扩大信息容量;调节教学节奏,促进课堂管理;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展示教师风范,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必须遵循善意尊重原则、程度控制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最优搭配原则。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表情、手势、体姿、距离等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在剖析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引言  5-6
一、语文教学言语行为的内涵  6-11
  1.1 非言语行为的界定  6
  1.2 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内涵  6-7
  1.3 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概况  7-9
  1.4 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  9-11
二、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11-14
  2.1 伴随性  11
  2.2 形象性  11
  2.3 差异性  11-12
  2.4 表情性  12
  2.5 连续性  12-14
三、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14-23
  3.1 体态言语行为  14-18
  3.2 副体态言语行为  18-20
  3.3 辅助言语行为  20-21
  3.4 时间、空间言语行为  21-23
四、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23-28
  4.1 支持言语行为,扩大信息容量  23-24
  4.2 调节教学节奏,促进课堂管理  24-25
  4.3 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25-27
  4.4 展示教师风范,陶冶学生情操  27-28
五、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原则  28-30
  5.1 善意尊重原则  28
  5.2 程度控制原则  28
  5.3 协调一致原则  28-29
  5.4 最优搭配原则  29-30
六、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  30-36
  6.1 表情的运用技巧  30-32
  6.2 手势的运用技巧  32-33
  6.3 体姿的运用技巧  33-34
  6.4 距离的运用技巧  34-36
七、提高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36-41
  7.1 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运用存在的问题  36
  7.2 提高语文教学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36-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3
附录  43-45
致谢  45-46

相似论文

  1.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2.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3.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4. 广州市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学研究,G633.3
  5.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G623.2
  6.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G633.3
  7. 不同性别大学英语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语用研究,H319
  8.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问题,G633.3
  9. “好汉两个半”中语音歧义的语用效果研究:言语行为理论视角,H313
  10. 中国大学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研究,H319
  11. 英汉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H13
  12. 新闻言语行为分析及认知识解,H08
  13. 中国法庭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H13
  14. 中美大学生反对语实施模式跨文化性别对比研究,H030
  15. 俄语空间范畴及其在存在句中的运用,H35
  16. 从英语电影看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H314
  17. 言语行为理论下会话幽默的性别差异研究,H030
  18. 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H030
  19. 《雷雨》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I207.34
  20.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鲁迅作品中讽刺现象,H13
  21. 从非言语行为看“那美”人物形象,I3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