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作 者: 吴中庆
导 师: 梅国平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数据包络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而,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被提上政治高度,是中国当前重大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种角度来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加以研究。 追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可以将其联系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虽然它们是基于不同的目标而展开的研究,但是却存在共同的根源—追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已经比较成熟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来展开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一步研究。由于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较晚,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来做一些探讨,所以,本文是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的实证研究。这里,需要做出说明的是,资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具体可以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等,而本文中的资源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即是指狭义上的资源—自然资源。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是一个关于评价方面的研究,其基本要点就是:首先,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有对应的评价模型或方法。本文也是秉承这个研究逻辑,首先,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创建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相对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资源投入社会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这两套指标评价体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了两种评价方法,即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最后,本文将这两种评价结果经过科学分析,并予以综合评价,由此确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方案。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因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各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事实证明此评价方案的设计与现实没有明显的出入,基本符合现实情况,从而,也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有效性。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本文就此并未止足,而是结合了国家相关政策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本文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于日后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正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文最后也提出了研究方面的不足和需待改进方面的展望,以期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不断益进。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1.引言  9-13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9-10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0-11
    1.2.1 理论意义  10
    1.2.2 实践意义  10-11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1-12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2-13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9
  2.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作用  13-15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9
    2.2.1 国外研究现状  15-17
    2.2.2 国内研究现状  17-19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25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9-21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21-25
    3.2.1 基于相对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  21-23
    3.2.2 基于资源投入社会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23-25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模型  25-32
  4.1 主成分分析法  25-27
  4.2 数据包络法  27-30
  4.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综合评价  30-32
5.我国各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32-47
  5.1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  32-38
  5.2 数据包络法评价  38-40
  5.3 综合评价  40-41
  5.4 政策性建议  41-47
6.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6.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7.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8.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9.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0.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1.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2.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3.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5.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6.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7.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8.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9.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20.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21.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