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得率浆细小纤维染色研究

作 者: 曹楠
导 师: 龙柱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制浆造纸工程
关键词: 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 细小纤维 助留助滤 染色 白度
分类号: TS19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被接受,各个行业都在寻找和开发有效的替代模式。对于造纸行业来说,充分利用和发掘高得率浆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解决原料短缺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方式。近几年来,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高得率浆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在高得率浆配抄各种纸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染色效率低,细小纤维流失严重的问题,而细小纤维又是高得率浆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对于高得率浆来说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过在高得率浆中加入自制阳离子瓜尔胶(CGG)与自制改性膨润土组成的二元体系,提高高得率浆细小纤维的留着,为研究高得率浆细小纤维的染色特性提供可行性基础。研究了阳离子瓜尔胶/改性膨润土组成的二元体系对提高高得率浆细小纤维的助留助滤效果。结果显示:0.2%的改性膨润土和0.25%的阳离子瓜尔胶配合使用助留助滤效果最好。通过对杨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和针叶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浆进行预处理,采用筛分仪筛分并配合DDJ筛分,通过FQA对筛分结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细小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讨论细小纤维各种性质对浆料和成纸的影响。通过对细小纤维含量不同的浆样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细小纤维含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直接染料上染不同组分细小纤维的亲和力和上染速率曲线,从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价,对于细小纤维染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针叶木BCTMP混合杨木BCTMP原料,添加荧光增白剂和直接染料来调节纸张色相,抄造高白度胶版印刷纸,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打浆度、温度、pH值、接触时间、染料配比及用量等对纸张白度、Lab值的影响,得出适宜调色工艺条件:荧光增白剂VBL用量2.0%,染料用量0.02%、打浆度50oSR、温度50 oC、pH值8.5、接触时间55min、染料配比为0.8/1(紫罗兰/直接蓝)。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高得率浆的特性与应用  8-9
    1.1.1 高得率浆的概念  8
    1.1.2 高得率浆的特性  8-9
    1.1.3 高得率浆的应用  9
  1.2 细小纤维概述  9-11
    1.2.1 纸浆细小纤维的概念和特征  10
    1.2.2 纸浆细小纤维的来源  10
    1.2.3 细小纤维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10-11
  1.3 纸浆染色  11-13
    1.3.1 造纸常用染料  11-12
    1.3.2 纸张染色的方法  12-13
    1.3.3 纸张染色的检测方法  13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4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3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5
    1.5.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1.5.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15
第二章 高得率浆细小纤维留着率研究  15-20
  2.1 前言  15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15
    2.2.1 试验原料  15
    2.2.2 试验仪器  15
  2.3 实验步骤和方法  15-16
    2.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15
    2.3.2 留着率的测定  15-16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6-19
    2.4.1 CGG 单独使用时的用量对助留作用的影响  16
    2.4.2 CGG/改性膨润土用量对助留作用的影响  16-17
    2.4.3 剪切力对CGG/改性膨润土二元体系助留作用的影响  17-18
    2.4.4 pH 值对CGG/改性膨润土二元体系助留作用的影响  18
    2.4.5 电导率对CGG/改性膨润土二元体系助滤作用的影响  18-19
    2.4.6 改性膨润土用量对CGG/改性膨润土二元体系助滤作用的影响  19
  2.5 本章结论  19-20
第三章 细小纤维特性研究  20-31
  3.1 前言  20
  3.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0
    3.2.1 试验原料  20
    3.2.2 试验仪器  20
  3.3 实验步骤和方法  20-22
    3.3.1 浆料的准备  20
    3.3.2 高得率浆筛分  20-21
    3.3.3 细小纤维物理性能检测  21
    3.3.4 细小纤维柔顺性检测  21
    3.3.5 细小纤维比表面积检测  21-22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30
    3.4.1 筛分结果的评价  22-23
    3.4.3 FQA 检测结果评价  23-24
    3.4.4 高得率浆细小纤维柔顺性的评价  24-29
    3.4.5 细小纤维比表面积分析  29-30
  3.5 本章结论  30-31
第四章 细小纤维染色性能  31-37
  4.1 前言  31
  4.2 实验原料和仪器  31
    4.2.1 试验原料  31
    4.2.2 试验仪器  31
  4.3 实验步骤和方法  31-32
    4.3.1 浆料的准备和染料的配制  31
    4.3.2 色度指数检测  31
    4.3.3 标准曲线绘制  31
    4.3.4 染色速率测试  31-32
    4.3.5 染料吸附等温曲线绘制  32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6
    4.4.1 染色效果评价  32-33
    4.4.2 染料标准曲线评价  33-34
    4.4.3 染色速率曲线评价  34
    4.4.4 吸附等温曲线评价  34-35
    4.4.5 细小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评价  35-36
  4.5 本章结论  36-37
第五章 高得率浆染色工艺研究  37-45
  5.1 前言  37
  5.2 试验原料和仪器  37
    5.2.1 试验原料  37
    5.2.2 仪器  37
  5.3 步骤和方法  37-38
    5.3.1 浆料的准备  37
    5.3.2 染色  37-38
    5.3.3 色度指数的测定  38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8-45
    5.4.1 打浆度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38-39
    5.4.2 温度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39-40
    5.4.3 pH 值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40-41
    5.4.4 接触时间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41-42
    5.4.5 染料用量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42-43
    5.4.6 染料配比对高得率浆染色效果的影响  43-44
    5.4.7 本章结论  44-45
第六章 结论  45-47
  6.1 本课题结论及创新点  45-46
    6.1.1 研究结论  45
    6.1.2 课题的创新点  45-46
  6.2 本课题的展望  46
  6.3 本课题的不足  46-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52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2

相似论文

  1. 海水珍珠染色机理及染色工艺优化研究,TS933.23
  2.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3.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4.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辐射回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S512.1
  5. 草莓小孢子培养与离体诱导染色体加倍研究,S668.4
  6. 南瓜染色体加倍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642.1
  7. 固始鸡胚期消化管发育的研究,S831
  8.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9.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10. 组蛋白特定甲基化位点突变对完整及第二结构域缺失的ELP3转录功能的影响,Q75
  11. RECK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R739.4
  12. Caveolin-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R739.4
  13. EpCAMhigh/CD44+标记的大肠癌干细胞与β-caten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34
  14. RUNX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R735.3
  15. 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AZF基因微缺失分析,R698.2
  16. PANI/PET复合织物的制备及染色技术研究,TS193
  17. 拟南芥神经酰胺酶基因的功能分析,Q943
  18. 棉类纱线的高温型深色活性染料浸染残液的循环染色,TS193.6
  19. 超声波在活性染料羊毛低温染色中的作用研究,TS193.1
  20. 中国春小麦—粗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构建与分析,S512.1
  21. Nogo受体抑制剂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R96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 染整工业 > 染色 > 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染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