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研制

作 者: 孙海燕
导 师: 唐星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体温敏感凝胶 利巴韦林 泊洛沙姆 凝胶溶蚀 药物释放
分类号: R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体温敏感凝胶(in situ thermosensitive gel)是指以溶液状态给药后立即在用药部位发生相转变,形成非化学交联的半固体制剂。该传递系统完美的融合了溶液与凝胶制剂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作眼部给药的载体。利巴韦林(Ribavirin)是一种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多数DNA、RNA的复制有抑制作用。该药不易产生耐药性、活性强、临床应用广泛、毒副反应较少。本文选择利巴韦林作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具有适宜相转变温度的局部应用的体温敏感凝胶。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释放度和含量,分别经方法学考察适用于本品的体外质量控制。利巴韦林在水、模拟人工泪液溶解度均大于340mg·mL-1,在正辛醇/水系统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约为0.055。 经相变温度和粘度的测定,泊洛沙姆407溶液的可逆胶凝行为呈现强烈的浓度依赖性,泊洛沙姆188可调节相变温度,氯化钠可降低相变温度。当浓度低于15%时不发生胶凝行为;当浓度高于15%时,可逆胶凝行为表现为明显的粘度急剧增加,全部过程在温差3-5℃内完成。合并泊洛沙姆188未改变胶凝机制,建立了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和方程,即T=-1.59C407+1.43C188-0.08C1882+53.24。 体温敏感凝胶经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升高约为5-10℃。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和方程,即T=—1.96C407+1.62C188-0.096C1882+68.33。优化处方27.1℃时为自由流动的液体,泪液稀释后在34.3℃能够发生相变。处方量的利巴韦林和苯扎溴铵对相变温度和粘度无影响,处方量的甘露醇能够降低相变温度。体温敏感凝胶稳定性良好,未见刺激性反应,符合眼部应用要求。 根据眼部用药的体内特征,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同时考察凝胶的溶蚀及药物释放行为。泊洛沙姆凝胶中药物的释放受溶蚀控制,且二者均遵循零级动力学过程。实验因素(释放面积和振荡频率)与处方因素(35℃粘度)可影响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速率,粘度降低、振荡频率和释放面积增加能够增加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速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前言  14-19
第一章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处方前研究  19-29
  1. 仪器与试药  19
  2. 方法与结果  19-28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9-26
    2.2 利巴韦林的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26-27
    2.3 利巴韦林在不同介质中平衡溶解度测定  27
    2.4 利巴韦林在不同介质中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27-28
  3 讨论  28
  4 小结  28-29
第二章 体温敏感凝胶的设计  29-38
  1. 仪器与试药  29
  2. 方法与结果  29-35
    2.1 泊洛沙姆对胶凝温度的影响  29-32
    2.2 泊洛沙姆溶液粘度的测定  32-35
  3. 讨论  35-37
  4. 小结  37-38
第三章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研制  38-48
  1. 仪器与试药  38-39
  2. 方法和结果  39-46
    2.1 泪液稀释对泊洛沙姆溶液的影响  39-42
    2.2 其它成分对胶凝温度和粘度的影响  42-44
    2.3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制备工艺  44-45
    2.4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稳定性和刺激性初步考察  45-46
  3. 讨论  46-47
  4. 小结  47-48
第四章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药物的释放  48-61
  1. 仪器与试药  48
  2. 方法与结果  48-59
    2.1 凝胶的溶蚀动力学与药物释放研究  48-49
    2.2 不同组成泊洛沙姆凝胶对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的影响  49-52
    2.3 释放面积对凝胶溶蚀和药物的释放的影响  52-54
    2.4 振荡频率对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的影响  54-57
    2.5 热压灭菌对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的影响  57-59
  3. 讨论  59-60
  4. 小结  60-61
第五章 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结膜囊中消除动力学研究  61-68
  1. 仪器与试药  61
  2. 方法和结果  61-66
    2.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61-63
    2.2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63-64
    2.3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  64-65
    2.4 药动学参数计算  65-66
  3. 讨论  66-67
  4. 小结  67-68
全文结论  68-70
参考文献  70-73
致谢  73-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4

相似论文

  1. 黄芩苷液体栓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R283
  2. 1.3MAC七氟烷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R614
  3. 奥曲肽温敏凝胶对Hca-F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在实体瘤内滞留时间的研究,R735.7
  4. 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中的应用,R943
  5. 温度敏感型纳米载体的构建与评价,R943
  6.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7. 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敏感的邻硝基苄基类药物释放体系研究,TQ460.1
  8. 生物降解性聚酯/糖聚合物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R318.08
  9. (Tyr~6)-γ2-MSH-6-12引起的双向作用和其6位取代类似物在体内的痛敏活性研究药物辅料丁二酸胆固醇酯泊洛沙姆单酯的合成,R914
  10. HPMC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TQ460
  11. 柴葛口服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R725.6
  12.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研究,TQ464.3
  13. CO_2激光配合利巴韦林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疣临床疗效观察,R752.5
  14. 仔猪口服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毒性试验研究,S858.28
  15. 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巴韦林浓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R96
  16. 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R512.630
  17. 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修饰生物电极,R319
  18. 脾动脉栓塞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其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575.2
  19.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R512.63
  2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R512.63
  21. 利巴韦林鼻用温敏凝胶的研究,R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制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