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半干旱区林地微生境与下层植被特征研究

作 者: 王正宁
导 师: 张府娥;贺康宁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林下微生境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分类号: S7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选择了4种密度的同龄刺槐林、2种密度的同龄白榆林和油松林研究对象,进行了各林分的土壤水分、林下光照强度等林地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同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各林分林内的树木生长情况和林下植物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进展:⑴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林木的存在,改变了林下的微生态环境,本文所涉及到的林下微生态环境因子,包括光照强度、地温、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规律都较林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⑵在相同林分类型中,密度小、营养空间大的林分各小环境指标一般优于密度大的林分。⑶刺槐林地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渐渐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成龄人工林土壤干化的现象,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降低,且逐步由以田旋花(Convolrulus arvensis)、小菅草(Themeda minor)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向以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us)、铁丝草(Poa sphondylodes)为典型的旱生植物过渡;白榆林地内密度(1.5m×4m)的林分中已有30%的林木出现枯梢现象,密度(1.5m×2m)的林分中65%的林木枯梢严重,林下植被以耐旱性强的达呼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主要植物;油松林两个密度的林分林地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均比所研究的其它林分为低。反映出林分内的小环境条件、林木生长状况和林下植被发育水平随林分种类、林分密度变化的特征。⑷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不同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顺序为:刺槐林(1.5m×8m,4号样地,0.7205)>油松林(1.5m×3m,6号样地,0.6602)>白榆林(1.5m×4m,8号样地,0.6095)>刺槐林(1.5m×6m,3号样地,0.5559)>刺槐林(1.5m×4m,2号样地,0.5411)>白榆林(1.5m×2m,7号样地,0.5110)>刺槐林(1.5m×2m,1号样地,0.5000) >油松林(1.5m×2m,5号样地,0.4727)。⑸林下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值普遍较小,其中阿尔泰紫菀、铁杆蒿等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与无林地相似,同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不太普遍,重叠度普遍不大,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生态位发生分离,显示了林下植被状况差。

全文目录


1 引言  9-19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
  1.2 林下微生境的研究  9-10
  1.3 林下植被的研究  10-19
2 研究地区概况  19-23
  2.1 自然概况  19-21
  2.2 试验地布设及其基本概况  21-23
3 研究方法  23-27
  3.1 试验的技术路线  23
  3.2 数据处理  23-27
4 林地光热动态特征  27-35
  4.1 林内光照强度的变化  27-28
  4.2 不同林分林下净辐射  28
  4.3 净辐射分析  28-31
  4.4 地温效应  31-35
5 试验林地土壤水分状况  35-41
  5.1 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35-39
  5.2 小结  39-41
6 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1-49
  6.1 不同林分林木的生长  41-42
  6.2 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组成  42-44
  6.3 草本层主要物种特征值  44-46
  6.4 不同类型人工林草本层综合性评价  46-49
7 林下物种生态位特征  49-60
  7.1 分析方法  49-50
  7.2 林地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  50-54
  7.3 有林地与无林地植被生态位特征对比  54-55
  7.4 土壤水分水平上的生态位特征  55-60
8 结论  60-62
  8.1 结论  60-61
  8.2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7
作者简介  67-69
导师简介  69-73
致谢  73-74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74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2.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3.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4.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5.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6.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7.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8.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9. 无锡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X176
  10.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1. 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S791.254
  12. 基于区域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Q16
  13. 新疆甘草内生菌物种多样性的非培养分析,Q93
  14. 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研究,F426.82
  15. 棉秆预处理及沼气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S216.4
  16.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S718.5
  17. 三裂叶豚草对入侵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S451
  18.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法律机制构建研究,D922.68
  19. 报业的生态位定位与行业内战略选择研究,G211
  20. 论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F204
  21. 湖南莽山叶蜂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研究,Q96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