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益生菌筛选

作 者: 周洁
导 师: 邹积宏;袁杰力
学 校: 黑龙江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益生菌 ACE ACE抑制肽 筛选
分类号: Q9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益生菌定向筛选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2007AA10Z356)的重要内容。此次研究通过对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功能的益生菌进行体外筛选及评价,得到高活性的候选菌株。并在对这些候选菌株的微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物功能研究基础上进行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验证,以确保其生物功效的发挥,旨在对其ACE抑制作用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报道的体外ACE测定方法的综合比较,确定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准确、简便、稳定等特点。在所确定的脱脂乳作为益生菌发酵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筛选出6株高活性的候选菌株(DM84011、DM8319、DM8320、DM8308、DM84013、DM8317)。2.通过对候选菌株发酵离心液以pH8.3硼酸缓冲盐为洗脱液、进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50层析,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分离到的组分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小分子肽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3.通过对候选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6株候选菌株为不同菌属,初步鉴定菌株DM84011为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DM8319为植物乳杆菌;菌株DM8320为罗伊氏乳杆菌;菌株DM84013、DM8308为长双岐杆菌;菌株DM8317为嗜酸乳杆菌;菌株DM84023为嗜热链球菌,其中菌株DM84013具有较好的生物体内适应性和ACE抑制活性。4.通过对候选菌发酵液的不同分离物及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进一步评价,证明菌株DM84013抗氧化作用较为突出。由于益生菌的种属、生理及代谢特征的不同,使其在ACE抑制活性及抗氧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对益生菌深入研究并且进行产品开发的关键,是要完善其体外筛选方法和评价模型体系的构建。同时,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也有待于在生物体功效方面做进一步的验证以提高其性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0
  1.1 益生菌概述  10-12
    1.1.1 益生菌的分类  10
    1.1.2 益生菌的主要生理功能  10-12
  1.2 益生菌降压方面的研究  12-14
    1.2.1 高血压概况  12-13
    1.2.2 益生菌的降压机制  13-14
    1.2.3 益生菌降压的研究现状  14
  1.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4-15
    1.3.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14-15
    1.3.2 ACE 抑制剂的作用  15
    1.3.3 ACE 抑制剂降压机制及特点  15
  1.4 ACE 抑制肽  15-18
    1.4.1 食源性ACE 抑制肽  15-16
    1.4.2 乳源性ACE 抑制肽  16
    1.4.3 ACE 抑制肽的分类  16-17
    1.4.4 ACE 抑制肽的体外筛选方法  17-18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8-20
第2章 ACE 抑制活性体外测定方法的建立  20-36
  2.1 前言  20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0-22
    2.2.1 实验材料  20-22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2.3 实验方法  22-26
    2.3.1 乳源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  22-23
    2.3.2 发酵乳pH 值及酸度的测定  23
    2.3.3 茚三酮法酪氨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23
    2.3.4 马尿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23-24
    2.3.5 测定ACE 抑制活性方法的比较  24-25
    2.3.6 微量马尿酸法影响因素的考察  25-26
  2.4 结果与讨论  26-34
    2.4.1 脱脂乳高温灭菌条件的确定  26-27
    2.4.2 茚三酮法酪氨酸标准曲线绘制  27-28
    2.4.3 马尿酸标准曲线绘制  28
    2.4.4 测定ACE 抑制活性方法的比较  28-32
    2.4.5 微量马尿酸法的影响因素考察  32-34
  2.5 本章小节  34-36
第3章 乳源性ACE 抑制肽的提取及其功能评价  36-45
  3.1 前言  36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6-38
    3.2.1 实验材料  36-37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7-38
  3.3 实验方法  38-40
    3.3.1 考马斯亮蓝G-250 比色法蛋白标准曲线的制备  38
    3.3.2 粗提样品蛋白含量的测定  38
    3.3.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粗提样品  38-39
    3.3.4 粗提样品ACE 抑制肽的提取  39-40
    3.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样品  40
  3.4 结果与讨论  40-44
    3.4.1 蛋白标准曲线绘制  40
    3.4.2 粗提样品蛋白含量的测定  40-41
    3.4.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粗提样品  41-42
    3.4.4 粗提样品ACE 抑制肽的提取  42-43
    3.4.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样品  43-44
  3.5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益生菌鉴定及必需性状筛选  45-59
  4.1 前言  45
  4.2 菌种鉴定  45-46
    4.2.1 益生菌形态学鉴定  45-46
    4.2.2 益生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46
  4.3 益生菌耐受性能的筛选  46-50
    4.3.1 益生菌对pH 耐受能力的考察  46-47
    4.3.2 益生菌对胆酸盐耐受能力的考察  47-48
    4.3.3 益生菌体外抑菌试验  48-49
    4.3.4 益生菌体外药敏试验  49-50
  4.4 结果与讨论  50-58
    4.4.1 益生菌鉴定  50-55
    4.4.3 胆酸盐耐受益生菌的初筛及复筛  55-56
    4.4.4 益生菌体外抑菌试验  56-57
    4.4.5 益生菌体外药敏试验  57-58
  4.5 本章小结  58-59
第5章 益生菌抗氧化功能的评价  59-66
  5.1 前言  59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9-60
    5.2.1 实验材料  59-60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0
  5.3 实验方法  60-62
    5.3.1 益生菌样品的制备  60
    5.3.3 益生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60-61
    5.3.4 益生菌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61
    5.3.5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益生菌SOD 活力  61-62
  5.4 结果与讨论  62-65
    5.4.1 益生菌对过氧化氢溶液耐受性  62-63
    5.4.2 益生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63
    5.4.3 益生菌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63-64
    5.4.4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益生菌SOD 活力  64-65
  5.5 本章小节  65-66
结论  66-68
参考文献  68-75
附录  75-78
  附录1  75
  附录2  75-76
  附录3  76
  附录4  76-77
  附录5  77
  附录6  77-78
致谢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9

相似论文

  1.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2.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3.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4.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5.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6. 几种免疫增强剂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S963
  7.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8.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9.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0.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11.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2的克隆,S435.112.1
  12.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虫嗪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3.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14.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15.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16. 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杂种后代的筛选,S565.4
  17. 氮高效水稻品种苗期耐低磷种质的筛选与鉴定,S511
  18. 线粒体温和解偶联剂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R341
  19. 靶向内质网应激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与生物活性研究,R96
  20. 成年母猪后肠道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S816.7
  21.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