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再审程序研究

作 者: 张艳
导 师: 丁杰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一事不再理 既判力 有错必纠 程序正义 人权保障 效率
分类号: D9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阐述了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内涵及其法律价值。然后通过对两大法系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和鉴别,对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改革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建议。再审程序作为一种对错误生效裁判的非常救济机制,在实现司法公正,人权保障,法律统一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再审目的的认识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制度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例:法国主义与德国主义。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继承了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同时又设置了完整的刑事再审制度。法国主义模式再审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有限刑罚权主义和人权保障至上主义,德国主义模式可概括为部分实体真实主义。英美法系国家基于程序正义的理念、人权保障的历史传统,依据“免受双重危险原则”,并没有确立如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制度。但法律亦确立了对错误裁判的补救措施,如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被告人向最高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调卷令等,使案件得以重新审查。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立法指导思想下,以诉讼法学理论上的实体真实主义为其理论基础,该理论基础导致我国的刑事再审以追求案件的实体真实为己任,过分追求案件的实体真实而置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稳定性、程序正义价值效率价值、人权保障理念于不顾。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着再审启动的随意性、控审不分的错位性、申诉抗诉效果的失衡性、再审启动理由的非理性、再审管辖法院的不利性等诸多不完善之处。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不论在设计的理念上还是其制度本身,都与现代司法理念存在着许多相悖之处。中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根本出路在于诉讼理念的更新和诉讼观念的转变。在重塑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树立“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保障人权”一的立法指导思想,摒弃追求实体真实这一单一价值目标,构建包括实体真实、既判力、人权保障理念在内的多元价值目标体系,从既判力理论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方面重构其理论基础,实现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兼顾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公正与效率的诉讼理念的转变。在对我国现行再审制度的改革部分中,笔者从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规范再审的提起主体、重新界定再审的理由、提高再审的审级、明确再审的时效和次数、实施再审的一审终审制改造、确立再审不加刑原则方面,提出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重构的方案,以求对目前的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有所裨益。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言  7-8
一、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内涵  8-11
  (一) 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  8-9
  (二) 刑事再审程序的特征  9-11
二、刑事再审程序的法律价值分析  11-13
  (一) 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11-12
  (二) 有利于保障人权  12
  (三)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  12-13
三、国外刑事再审程序的研究  13-21
  (一) 国外刑事再审制度概况与基本模式  13-18
    1、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概况  13-16
    2、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概况  16-18
  (二) 国外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  18-21
    1、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  19-20
    2、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  20-21
四、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32
  (一)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概况  21-22
  (二)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24
  (三)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2
五、改革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建议  32-42
  (一) 刑事再审程序理念的重新设计  32-36
  (二) 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制度构想  36-42
结束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7

相似论文

  1.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2.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3.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4.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5.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6.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7. 放电环境与尘粒电凝并效应分析研究,X701.2
  8.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9.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10.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1.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2.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13.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4.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5.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16.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17.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18.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19.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20.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21.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