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3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小双孢菌的选择性分离
作 者: 徐小雄
导 师: 洪葵
学 校: 海南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根际土壤 选择分离 小双孢菌 多相分类
分类号: S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双孢菌属于链孢囊菌科。为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小双孢菌的资源的分布情况,从海南文昌头苑红树林保护区采集23种红树植物的根际土壤,进行小双孢菌的选择性分离。采用超声波处理30 min,120℃干热60 min或100℃干热60 min,1%氯胺-T处理30 min等预处理,平板稀释涂布法(10-1,10-2,10-3涂布于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GA)和腐殖酸(HV)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中均添加复合维生素(0.5 mg/L)、放线菌酮(50 mg/L)、制霉菌素(50 mg/L)和重铬酸钾(50-100 mg/L)。共分离得到199株放线菌,通过培养特征及显微形态观察,归类为链霉菌136株,非链霉菌63株。选择其中7株链霉菌和28株非链霉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9株菌为小双孢菌属,7株为链霉菌属,4株为野野村菌属,2株为小单孢菌属,1株为链孢囊菌属,1株为阿萨诺氏菌属,1株为小单孢菌科未定属。其中菌株211020和212030很有可能为小双孢菌属中的新种,菌株210121可能是阿萨诺氏菌属的一个新种,菌株210417、菌株210432、菌株212202可能是野野村菌属的新种,菌株211018可能是小单孢菌科的一个新属。199株放线菌中有64株菌显示了生物活性,活性率为32.2%,其中有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Caspase-3的1株,抗小鼠肉瘤细胞HCT-116的9株,抗糖尿病模型(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7株,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9株,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51650的15株,抗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39株。而且10株菌具有两种生物活性,3株菌具有三种生物活性,其中,小双孢菌212030具有抗Caspase-3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51650两种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土样采用120℃干热处理60 min和1%氯胺-T处理30 min,结合GA和HV两种培养基分离,均能有效地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选择性分离到小双孢菌,其中GA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更加好。红树林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有生物活性的小双孢菌资源,并存在新种。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22 1.1 小双孢菌属 9-13 1.1.1 小双孢菌形态和理化特征 9 1.1.2 小双孢菌的系统发育地位 9-11 1.1.3 小双孢菌的生态分布 11 1.1.4 小双孢菌的应用 11-13 1.2 小双孢菌的选择性分离 13-14 1.3 红树林介绍 14-15 1.3.1 红树林及其微生物生态系统 14 1.3.2 红树林中的微生物新物种 14-15 1.3.3 红树林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15 1.4 放线菌系统分类学 15-19 1.4.1 放线菌系统分类学的简史 15-17 1.4.2 放线菌的经典分类 17-18 1.4.3 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18 1.4.4 放线菌的分子分类 18-19 1.5 部分已知小双孢菌的多相分类指征 19-21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22 2 材料与方法 22-35 2.1 实验材料 22-26 2.1.1 23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样品 22-23 2.1.2 主要生化试剂 23 2.1.3 分析软件 23-24 2.1.4 培养基 24-25 2.1.5 实验仪器设备 25-26 2.1.6 PCR引物 26 2.2 实验方法 26-32 2.2.1 23种红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检验 26-27 2.2.2 小双孢菌的选择性分离、纯化和保藏 27-28 2.2.2.1 土壤样品预处理 27 2.2.2.2 小双孢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制备 27 2.2.2.3 涂布、培养和挑菌 27 2.2.2.4 菌种保藏 27-28 2.2.2.5 菌株的编号 28 2.2.3 分离菌株的分群 28 2.2.4 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8-31 2.2.4.1 菌体的培养 28 2.2.4.2 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8-29 2.2.4.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 29 2.2.4.4 PCR产物切胶回收纯化 29-30 2.2.4.5 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 30 2.2.4.6 连接产物的转化(布伦特,1992) 30-31 2.2.4.7 菌落PCR验证转化结果 31 2.2.5 克隆子送测序 31 2.2.6 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31-32 2.3 多相分类鉴定 32-35 2.3.1 培养特征鉴定 32 2.3.2 生理生化鉴定 32-33 2.3.3 化学鉴定 33-35 2.3.3.1 细胞壁氨基酸分析 33 2.3.3.2 全细胞糖分析 33-34 2.3.3.3 其它化学鉴定 34-35 3 结果与分析 35-54 3.1 23种红树根际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 35-36 3.2 总的分离结果 36-40 3.2.1 10种红树根际土壤的总的分离结果 36-37 3.2.2 分离菌株中的链霉菌、非链霉菌和小双孢菌 37-38 3.2.3 不同的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 38-39 3.2.4 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 39-40 3.3 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 40-47 3.3.1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纯化、连接和转化 41 3.3.2 35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序结果 41-42 3.3.3 19株小双孢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42-47 3.4 Microbispora sp.211020和Microbispora sp.212030的鉴定 47-51 3.4.1 培养特征 47-50 3.4.2 菌株211020和212030的部分培养特征和理化特征 50-51 3.5 Asanoa sp.210121的鉴定 51-54 3.5.1 菌株21012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51-52 3.5.2 菌株210121的培养特征和化学鉴定 52-54 4 讨论 54-58 4.1 土壤理化参数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54 4.2 从红树林土壤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 54-55 4.3 分离菌株中的新种 55-56 4.4 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的活性 56-58 5 结论 58-59 5.1 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的结果 58 5.2 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的方法 58 5.3 选择性分离得到的小双孢菌新种 58 5.4 选择性分离得到的小双孢菌的活性 58-59 参考文献 59-68 致谢 68
|
相似论文
-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 延边烤烟连作和轮作对土壤微生态与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 耐受苯酚的细菌新种—Comamonas zonglianii BF-3~T的分离及其多相分类研究,X172
-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棉田虫害影响的初步研究,S435.622
- 江西酸性土壤中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多样性,S154.3
- 甘肃省干旱灌区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S154.3
- 连作马铃薯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S532
- 可可西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研究,S154.3
- 三株海洋细菌的多相分类研究,Q939
- 几种半红树植物的育苗技术研究,S723
- 3株新菌的分类鉴定及新型耐热琼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Q93
- 根瘤菌新种Rhizobium taibaishanense的多相分类研究,S154.3
- 多花胡枝子根瘤菌新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S154.3
- 外源柠檬酸对塿土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S158
- 苍白芽孢杆菌和安徽鞘氨醇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相分类学研究,Q93
- 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研究,S154
- 南海硇洲岛海域海胆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Q9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