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基因诊断研究

作 者: 王朝东
导 师: 王柠;慕容慎行;吴志英
学 校: 福建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 D4Z4重复序列 EcoRI片段 双酶切 Southern杂交 剂量分析 4q-10q易位 基因型—表型关系
分类号: R74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探讨中国人群4q35区EcoRI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4q35区D424的缺失规律。 2、研究中国人4q35的不稳定性及4q-10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床表型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4、建立适合我国人群和民族特点的FSHD基因诊断方法体系,为本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1、采用EcoRI/HindⅢ双酶切gDNA+p13E-11 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正常人群及FSHD患者4q35区EcoRI/p13E-11片段,并应用Image分析软件计算分析片段大小。 2、采用EcoRI/BlnI双酶切+p13E-11 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和区分来自10q26的同源性片段。 3、应用Bg1Ⅱ/BlnI双酶切、Sou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4q-型和10q-型D424片段,应用剂量分析软件检测片段的杂交信号强度,并计算4q:10q剂量比,推测4q-10q相互易位形式。采用X~2检验比较正常人、散发型FSHD和家族型FSHD患者的易位率差异。 4、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病年龄、丧失行走能力的年龄与EcoRI片段长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易位和非易位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片段长度及发病年龄差异。5、联合应用双酶切+剂量检测方法对进行基因 一d\血们队坚肌.’\‘汗个oV的V广歧仕革拟丁们归卜怂郁川X 们 史诊断。 结果:l、EC咄I片段检测及来源判断:33名正常人只检测到一个来自 4q35、大小介于 37.2~40kb的 EcoRI/p13E-11片段,e 25例家族性FSHD患者和 17例散发性患者均可检测到 2个来自 4q35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介于 18~30.Ikb之间。另外 3名正常人和 4例散发性患者中还可检测到大小介于21.5~28kb的10q26同源性片段。 2、剂量分祈与易位判断:在所有受检对象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4以10q剂量比,提示存在4种易位形式,其中散发性患者只存在4q—10u易位,家族性患者只存在10-4q易位,而正常人群存在各种易位形式。正常人、散发性患者、家族性患者的易位频率分别为 16.7q0,6上 7cyo和 scyo。散发哇患者易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家族性患者(x\15.22,Pm.001)和正常人群(X’书.S6,P幻.01),而家族性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X‘=0.361,P)0.05)。 3、基因型一表型关系分析:在散发性患者及家系先证者中,发现思者的发病年龄及丧失行走能力的年龄均与ECdI 片段大小呈密切相关(r=0.960,P(.01;r=0.969,P(0.05):易位型患者的EcoRI片段及发病年龄均较非易位患者小计①.05人 男女患者在ECORI片段大小和发病年龄上均无明显差异p川.05人 而在家族性患者中,家系内部的所有患者均携带相同大小的致病片段,但其在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有很大差异。 4、基因诊断:所有家族性和散发性待诊思者均检测到工个小于 31 kb的致病性片段,而可疑患者未检测到此片段。联合应用剂量检测分析,基因诊断与临床符合程度达100%。 结论:l、中国人群也存在4Q35区ECORI片段的多态性,正常人此片段大小在37.2 kb以上,而患者则因D4Z4重复序列的缺失而仅剩20.1~31 k匕家族型和散发型 FSHD与此片段长度密切相关,二者在 D4Z4缺失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2、中国人群在 10q26区也存在 4q35 EC觎I同源性片段,且其大小往往与4Q35者接近,但应用EcoRI侣 双酶切方法可有效地区分两种不同来源的片段。 中’川\血门肋型肌。\养个良症的十J’遗传学%证K儿民回1%断j.j【火 搁 巴 3、我国人群也存在 4q八 易位,且易位仅与散发型 FSHD有关,而与家族型者无关。所有易位中仅4q—10q的易位形式与发病有关。4q、0q相互作用引起4q35区的D4Z4重复单位过多丢失或转移至10q26,可能是导致散发型FSHD患者发生致病性D4Z4缺失及当代突变的根本原因。 4、FSHD临床变异很大,其差异广泛存在于不同家系、不同性别以及同一家系的不同患者之间。不同家系间的临床差异主要与4q35区ECORI片段的长度和是否发生4qd0q易位有关,而性别间的差异及家系内部的变异与ECdI片段长度无关,前者可能主要缘于两性对致病片段的“耐受性”不同,后者则可能与某种未知的动态突变有关。 5、双酶切+剂量分析综合检测的方法是一个准确、可靠、相对完善的基因诊断体系,可用于我国FSHD患者的基因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甘蓝型油菜多体附加系“Nj08-063”的农艺性状、细胞学与分子学鉴定研究,S565.4
  2.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3. 牛朊蛋白基因PrP102-242和PrP1-264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S852.659.7
  4. 松材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Bx-ace-2克隆和序列分析及RNAi研究,S763.3
  5. 柚(Citrus grandis (L.)Osbeck)单染色体AFLP特异分子标记体系的构建,S666.3
  6. Mx1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的克隆及拷贝数研究,S917.4
  7. 携带Cry1Ac/CPTi基因野生稻的适合度及外源基因遗传表达分析,S511.9
  8. 山新杨转Bt+蜘蛛杀虫肽基因的研究,S792.11
  9. 抗虫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在G75体系的遗传分析,Q78
  10. 柑橘特异分子标记与进化关系分析,S666
  11. 萝卜—芥蓝杂种F_1代创制及其诱发的表观遗传变异,S184
  12. PMP22基因重复突变检测及CMT1A相关临床研究,R746
  13.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α的遗传变异研究,S432.4
  14. Bacillus cereus B-02拮抗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检测,Q78
  15. 绿色木霉LTR-2 42kDa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番茄的构建,Q943.2
  16. 脱水素基因BDN1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烟草,S572.035.3
  17. 甘薯抗线虫病基因的分子检测,S566.103.4
  18. 杀光肩星天牛Anoplophra glabripennis (Motsch.) Bt菌株的筛选及其杀虫基因的克隆,S769
  19. 水稻OsWRKY10转录因子的功能初析,S511
  20.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单倍体植株转化胆碱氧化酶基因(codA)的研究,S792.11
  21. 肝癌组织中螺杆菌感染与相关基因检测研究,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神经肌肉疾病 > 肌营养不良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