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仪礼·士昏礼》的文化学考察
作 者: 雷铭
导 师: 张文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婚礼 名物研究 仪式习俗 史前文化因素 文化功能
分类号: K89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最新的文化理论为指导,对婚礼仪式、相关习俗、文化功能以及其中的名物进行力所能及的新探,从而加深人们对婚礼这一礼仪习俗的认识。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绪论和成果概要。论述选题的缘由、意义及其研究方法。对婚礼的研究进行回顾,在回顾的基础上有所吸纳,有所发现。并通过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即运用最新的文化理论,对婚礼重新进行力所能及的考察。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就本文的研究重点进行探索。第三章主要针对的是婚礼的文献研究。这其中除了婚礼的主体、名物,还就相关习俗进行了探索,并且尝试挖掘某些习俗的史前文化因素。婚礼是一种文化,它除了经久不衰的礼仪制度外,还有举行这一礼仪过程中所动用的器物和所上演的礼仪习俗。古人对待婚礼的态度非常慎重。娶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大仪节。婚礼中包含很多名物,通过对这些名物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至先秦时代已极大丰富。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之繁复,非三言两语所能概述。而且古代婚姻礼俗,因时代不同,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研究对象及内容也因之不同。婚礼中的很多礼俗,在后世经久不衰。大的方面,如婚姻“六礼”;小的方面,比如“俊余”,“摄盛”、“合卺”等礼俗。任何礼俗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成的,其漫长的发展历程,皆是人所共睹的。婚礼的起源也不例外。其中某些礼俗的史前文化因素值得我们去穷根究底。第四章主要就是针对婚礼文化功能的探索。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婚礼也不例外。它在人类社会中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是风俗也是习惯,世代传承,它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它的功能手段几乎牵扯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社会传承人类繁衍,小到对子女的教化,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可谓“海纳百川”。所有这一切功能,都通过婚礼文化得以实现。本章主要不是对文化功能主义的理论进行转述,而是在借鉴文化功能主义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婚礼的文化功能探究。所以本章先是借鉴手段,然后才是婚礼功能的研究。第四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婚礼文化的认识。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6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8-9 1.2 研究现状 9-13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6 1.3.1 文献考证法 13 1.3.2 比较研究的方法 13-14 1.3.3 文化史学的研究策略 14-16 第2章 历史时期《仪礼·士昏礼》的研究状况 16-42 2.1 《士昏礼》的理论界定 16-25 2.1.1 婚礼与礼 16-18 2.1.2 "昏"与"婚" 18-19 2.1.3 《士昏礼》的起源 19-21 2.1.4 《士昏礼》的流变 21-25 2.2 先秦至今的研究成果概要 25-37 2.2.1 先秦的《士昏礼》研究 26-31 2.2.2 秦至清的《士昏礼》研究成果 31-34 2.2.3 近现代及今人的研究成果 34-37 2.3 前人的《士昏礼》研究存在的问题 37-42 2.3.1 偏叙事、重考证 37-39 2.3.2 轻文化功能的探究 39-42 第3章 《仪礼·士昏礼》文献研究 42-92 3.1 《士昏礼》中的"六礼" 42-47 3.2 《士昏礼》名物研究 47-79 3.2.1 名物学的缘起 47 3.2.2 关于"名物"的定义 47-48 3.2.3 《仪礼·士昏礼》的名物研究 48-79 3.3 若干仪式、习俗研究 79-84 3.3.1 馂余 79-81 3.3.2 合卺 81-83 3.3.3 摄盛 83-84 3.4 《士昏礼》的史前文化因素 84-92 3.4.1 聘财的史前文化因素 84-87 3.4.2 哭与婚礼不举乐 87-89 3.4.3 抢婚与昏时成婚 89-92 第4章 《士昏礼》的文化功能研究 92-106 4.1 人类学家视野中的婚礼 92-97 4.1.1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 93-95 4.1.2 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 95-97 4.2 《士昏礼》的文化功能 97-106 4.2.1 婚礼的象征功能 97-100 4.2.2 婚礼的政治组织协调功能 100-102 4.2.3 婚礼的社会教化功能 102-103 4.2.4 婚礼维护女子社会地位的功能 103-106 结语 106-108 参考文献 108-114 致谢 114-116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116
|
相似论文
-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 “围脖”:用什么温暖大众?,G206
- 婚礼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研究,J524
- 传媒社会文化功能的彰显与突破,G206
- 《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K892.9
- 《史记》熟语研究,H131
- 从《费加罗的婚礼》看莫扎特喜歌剧的艺术特色,J832
- 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J832
- 由虎丘婚纱调研看中国婚礼服的创新设计,F426.86
- 以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管窥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J832
- 论档案馆文化功能实现的对策,G271
- 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研究,G270
- 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J832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的人物形象及其音乐塑造,J832
- 《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H131
- 程文海与元初馆阁词风研究,I207.23
- 西安草堂寺发展规划问题研究,TU984.18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特征初探,J605
- 北方士族的身份特征和政治文化功能,K235
- 明代至现代汉族婚礼服饰600年变迁,K892.2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各种风俗专志 > 婚姻、丧葬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