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基因转化741杨及其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张淑娟
导 师: 杨敏生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Ri质粒 741杨 多基因转化 形态变异 植物内源激素 Bt毒蛋白
分类号: S79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在田颖川和郑钧宝等研究的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础上,成功的转化了Ri质粒15834菌株,并以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和741杨单转Ri质粒15834菌株为对照,研究多基因的转化以及初步探讨了多基因之间的基因表达。通过rolD基因和MAS基因,NptⅡ基因和BtCry1Ac基因的PCR检测和外部形态差异对转多基因植株进行鉴定,表明多基因共存于转基因植株中。 1.对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的生根率、根长、根量、高生长量及叶片及茎形态变异进行研究,得出大多数转多基因741杨表现出Ri质粒转化植物的典型特征,转化植株的叶片均在MS0培养基上具有自发根的特性,形态表现为叶片皱缩、茎生长量减少,试管苗生根率高,侧根极为发达等特点。98%左右转基因株系的生根率比对照植株都有明显提高;转多基因株系的根数量比对照都有增加,根发达,形成簇生根,多得几乎无法计数;根长度大多数株系明显高于对照,有少数的株系与对照植株相似,有部分株系的根长明显短于对照;多基因转化741毛白杨后,引起转化植株叶片增厚,叶面积明显缩小,叶柄变短,叶面皱缩;茎节间缩短,苗高生长减少,分枝数量增加,个别株系出现茎弯曲生长,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但是有少量株系的植株出现了正常生长的情况,甚至对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2.通过HPLC法对转多基因741杨不同株系的植株叶片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几乎所有转多基因741杨株系中,植株叶片中内源IAA含量均高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植株生长表现越矮小的叶片中IAA含量越高,大部分株系比741杨单转Ri质粒15834菌株对照含量低。 3.采用ELISA技术,对转多基因741杨不同株系转基因苗和毛状根中Bt毒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Bt毒蛋白在叶片和毛状根中均有表达,叶片毒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毛状根的。转多基因苗中不论是其叶片还是毛状根,其毒蛋白含量大部分株系均比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毒蛋白含量低,比单转Ri质粒15834菌株的含量高。表明转入发根农杆菌后,其原来根癌农杆菌毒蛋白表达含量降低了。发根农杆菌的转入对根癌农杆菌中的毒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增加和降低将会对组培苗体内的各个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植物激素含量恰恰是这一影响的一个具体表现,反过来又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再影响到的毒蛋白残留与降解的变化。

全文目录


1 引言  10-20
  1.1 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  10-11
    1.1.1 Bt毒蛋白杀虫机理和Bt毒蛋白基因的分类  10-11
    1.1.2 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11
  1.2 发根农杆菌概况  11-14
    1.2.1 发根农杆菌和Ri质粒  11-12
    1.2.2 农杆菌转化机制  12-13
    1.2.3 发根农杆菌Ri质粒致病机理  13-14
    1.2.4 发根农杆菌研究进展  14
  1.3 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毛状根形成的因素  14-16
    1.3.1 菌株  14-15
    1.3.2 外植体  15
    1.3.3 化学因子  15
    1.3.4 物理因子  15-16
  1.4 毛状根遗传转化的特性  16
  1.5 再生植株的鉴定  16
  1.6 毛状根的应用  16-17
  1.7 转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17-18
  1.8 问题提出  18-20
    1.8.1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  18
    1.8.2 实验目的  18-20
2 RI质粒15834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转化  20-32
  2.1 材料、仪器、设备  20-21
    2.1.1 植物材料  20
    2.1.2 发根农杆菌菌株  20
    2.1.3 培养基  20-21
    2.1.4 重要试剂、酶  21
    2.1.5 重要仪器设备  21
  2.2 研究方法  21-23
    2.2.1 发根农杆菌菌种的保存与活化  21
    2.2.2 发根农杆菌菌液制备  21-22
    2.2.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22
    2.2.4 影响农杆菌转化的因素  22
    2.2.5 毛状根的扩繁  22-23
    2.2.6 毛状根再生完整植株  23
  2.3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23-25
    2.3.1 DNA的提取  23
    2.3.2 农杆菌质粒提取  23-24
    2.3.3 引物设计  24
    2.3.4 PCR扩增条件  24-25
  2.4 结果与分析  25-30
    2.4.1 农杆菌介导转化因素的确定  25-27
    2.4.2 毛状根进一步培养扩繁  27-28
    2.4.3 毛状根植株再生  28
    2.4.4 PCR检测结果  28-30
  2.5 讨论与小结  30-32
3 多基因转化741杨形态变化的研究  32-38
  3.1 材料与方法  32
    3.1.1 材料  32
    3.1.2 实验方法  32
  3.2 结果与分析  32-37
    3.2.1 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的形态变异  32-34
    3.2.2 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生根率的变化  34-35
    3.2.3 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发根数量的变化  35-36
    3.2.4 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高生长量的差异  36-37
  3.3 讨论与小结  37-38
4 转多基因741杨各株系试管苗内源激素测定  38-42
  4.1 材料和方法  38-39
    4.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8
    4.1.2 色谱条件  38-39
    4.1.3 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  39
  4.2 结果与分析  39-40
    4.2.1 不同转多基因741杨株系之间内源IAA含量变化  39-40
    4.2.2 不同转多基因741杨株系之间内源GA含量变化  40
  4.3 讨论与小结  40-42
5 转多基因741杨试管苗和发状根BT毒蛋白的测定  42-46
  5.1 ELISA试剂盒检测  42
  5.2 试验方法  42-44
  5.3 结果与分析  44-45
    5.3.1 不同转多基因741杨株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变化  44-45
    5.3.2 不同转多基因741杨株系毛状根的Bt毒蛋白含量变化  45
  5.4 讨论与小结  45-46
6 讨论  46-48
7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5
附录  55-5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6-57
作者简介  57-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榉树苗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S792.99
  2. 国槐种子形态变异与品种/无性系SRAP分子识别研究,S792.26
  3. 曼陀罗不同居群形态多样性及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S567.239
  4. 微透析技术在植物活体取样中的应用研究,X173
  5. 菊苣种质形态变异及SRAP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S548
  6. 当代高层建筑形态变异研究,TU971
  7. 鸭茅形态多样性和SSR标记分析,S543.3
  8. 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对Bt毒蛋白(Cry1Ac)抗性的监测,S435.622.3
  9. 转rol基因杨树苗期性状对比研究,S792.11
  10. 二化螟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风险评价及温度对二化螟种群的影响,S433.4
  11. 古银杏和古槐衰弱特性的研究,Q945
  12. rol基因对741杨的遗传转化及表达研究,S792.11
  13. 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S543.9
  14. 甜菜M14品系植物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S566.3
  15. 湘西地区蛇足石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Q948
  16. Willis环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R743.3
  17. 741杨叶不定根发生调控及IAA免疫化学分析,S792.11
  18. 湖北海棠阶段转变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分析,S661.4
  19. 棉花不同外源基因抗虫性及对杂种优势的影响研究,S562.01
  20.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的种实特性和幼苗适应性,S791.14
  21. 发根农杆菌对烟草的转化及发根培育和烟碱合成条件的优化,TS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