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整体主义述评

作 者: 杨芷郁
导 师: 王子彦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生态 整体主义 自然
分类号: X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8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方生态整体主义(Ecological Holism)是现代西方环境运动的一种意识形态。如果要给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下个定义的话,可以认为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是在自然环境保护运动中产生,依据现代生态学理论,把价值建立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反主流的文化,结合现代生态学,力求探寻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观念、新思想。它追寻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新的日益重要的开展环境保护运动的竞技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态整体主义在西方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西方生态整体主义处于哲学领域的非主流地位,但是仍然引起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广泛兴趣,这些学科都在一定层面上表达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理论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理论反思。本文注重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生态整体主义的发展历程,作为整篇文章的学术背景,这一部分将介绍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思想概念;二、生态整体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大地伦理学”、 罗尔斯顿(Holmes Ralston Ⅲ)“自然价值论”和奈斯(Arne Ness)“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分析,并力图挖掘生态整体主义理论中的三个代表人物,在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这一目标之下所展示的特色;三、对于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评价:指出其理论的弱点,提出应该避免生态至上主义的倾向。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生态整体主义是西方环境运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是当代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最令人兴奋的理论之一。虽然生态整体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是,这是每一个发展中的理论体系所经历的过程。瑕不掩瑜,生态整体主义以自己独特的理论方式揭示了一些合理的现代环境价值理念。本文通过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探讨,以期对环境伦理的研究有所裨益,更为重要的是为环境保护运动提倡一种理论思考和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2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8-9
  1.2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其基本框架  9-10
  1.3 文献综述  10-12
2. 生态整体主义的发展历程  12-17
  2.1 生态学的整体论观点  12-14
  2.2 生态整体主义的产生  14-15
  2.3 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概念考察  15-17
3. 生态整体主义的主要内容  17-27
  3.1 生态整体主义是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  17-18
    3.1.1 从机械世界观转向生态世界观  17-18
    3.1.2 从个人主义世界观转向整体主义世界观  18
  3.2 生态整体主义扩大了伦理学的边界  18-21
    3.2.1 利奥波德提出“大地共同体”的概念  19
    3.2.2 罗尔斯顿提出“荒野转向”的概念  19-20
    3.2.3 奈斯提出“自我实现”的准则  20-21
  3.3 生态整体主义提出自然的价值  21-24
    3.3.1 利奥波德提出对大地共同体的义务  21-22
    3.3.2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  22-23
    3.3.3 奈斯“生态中心平等主义”准则  23-24
  3.4 生态整体主义提出人与自然的道德准则  24-27
    3.4.1 利奥波德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大原则  24-25
    3.4.2 罗尔斯顿“遵循自然”  25-26
    3.4.3 深层生态学的八大行动纲领  26-27
4. 对生态整体主义的评价  27-35
  4.1 生态整体主义可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27-29
  4.2 生态整体主义的理论弱点  29-32
  4.3 应该避免生态至上主义  32-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38-39
致谢  39-40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0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4.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5.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6.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7.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8.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9.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1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1.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12.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13.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4.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15.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16.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1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18.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9.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20.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