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西—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油气运聚期次研究

作 者: 张敏
导 师: 杜杨松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辽西-冀北中新元古界 油气包裹体 沥青油苗 显微红外 油气运聚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体包裹体技术作为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运移和成藏充注的时间、温度、期次、流体性质、流体来源研究以及油气远景评价。本文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辽西-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油气运聚期次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油气包裹体期次、包裹体组合、显微测温和包裹体流体成分,以及结合储层沥青、油苗产状、分布特征来综合研究油气运聚期次。 辽西-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属华北地区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野外露头的沥青及油苗显示十分广泛。通过资料调研和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研究区中新元古界存在着形成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沉积岩体积巨大,部分地层富含有机质,且演化程度较高;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缝洞十分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多旋回发展的沉积历史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配置关系。 研究区野外沥青油苗主要存在液体原油、稠油和固体沥青三种产态,其中以固体沥青最为多见,其次为液体原油,稠油最少见。其主要产状有:裂缝分布、溶蚀孔洞分布、粒(晶)间孔分布、缝合线分布以及分散状分布。通过比较显示,铁岭组是研究区内中新元古界生油条件最好的层位,雾迷山组次之。根据油气包裹体期次、丰度(GOI)、包裹体组合(FIA)以及沥青(油)苗的宏观、微观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内的中新元古界存在3~4 期的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其油气活动的期次和规模各不相同。早期油气多为原生,油质较重,成熟度较低;晚期油气活动规模较大,油质较轻,成熟度较高,油气主要沿岩石裂隙或孔洞运移,其活动多与构造运动有关。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测试结果,可以将油气的成藏期次大致划分为3 期,与显微观察研究认识一致。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IR)显微光谱法对油气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2 期油气充注作用。根据-CH2和-CH3吸收峰以及它们的比值,结合相应油气包裹体显微特征研究发现,具有较高CH2∕CH3比值的包裹体,均为无荧光或具有较弱荧光显示的油气包裹体,为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形成的重(稠)油类型,具有较低的演化程度;具有较低的CH2∕CH3比值的油气包裹体普遍具有黄色或蓝色荧光,为烃源岩生油高峰的产物(中-轻质油),应为辽西-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油气成藏的主体。

全文目录


引言  7-12
第一章 区域地质  12-28
  第一节 地层特征  12-16
  第二节 主要地层横向变化特征  16-20
  第三节 构造特征  20-28
第二章 辽西-冀北地区沥青(油)苗的地质特征  28-38
  第一节 沥青(油)苗的产态  28-29
  第二节 沥青(油)苗的产状(宏观、微观)  29-31
  第三节 沥青(油)苗的分布  31-36
  第四节 中新元古界沥青油苗原生性判别  36-38
第三章 辽西-冀北地区油气包裹体显微特征与成烃成藏关系研究  38-85
  第一节 烃源岩和储层沥青与油气包裹体显微特征  38-83
  第二节 辽西-冀北地区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83-85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油气运移成藏温度研究  85-96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特征  85-95
  第二节 含烃盐水包裹体的盐度变化特征  95-96
第五章 油气包裹体显微傅立叶红外分析  96-111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96-98
  第二节 显微傅立叶红外参数与油气成熟度特征  98-111
第六章 辽西-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油气运聚期次综合分析  111-112
结论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17
致 谢  117-118
个人简历  118

相似论文

  1. 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和山1段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P618.13
  2. 包裹体PVTX模拟及其在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中的应用,P618.13
  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P618.13
  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油气成藏研究,P618.13
  5. 合成金刚石的同步辐射形貌研究,TQ164
  6. 网毯式成藏体系中毯状仓储层性质的定量研究,P618.13
  7. 百色盆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集聚成藏分析,P618.130.4
  8. 海拉尔盆地水动力模拟与油气运聚特征——以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P544.4
  9. 纺织纤维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研究,TS101.9
  10. 单个油气包裹体检测技术及应用,P618.13
  11. 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P618.13
  12. 尚家鼻状构造区油气运聚机制研究,P618.13
  13. 含油气储集岩油气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14.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运聚规律研究,P618.13
  15. 吐哈盆地含油气流体动力系统的流体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P618.13
  16. 断陷盆地复杂斜坡带油气分布与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17. 惠民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研究,P618.13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区延长组下部石油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P618.13
  19. 锂二次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相关界面性质研究,TM912
  20. 新疆准噶尔盆地油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研究,P618.13
  21.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