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作 者: 陈伟
导 师: 吴智平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测井响应 输导性 封闭性 油气运聚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对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断裂野外资料、岩心资料、镜下资料精细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发育特征,利用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裂带发育处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刻度标定,并结合定量计算法建立了综合判识断裂带及其内部结构单元的测井学方法体系。通过对断裂带内部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并结合东营凹陷、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实例明确了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封堵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断裂带封闭性评价方法体系,并指出了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方式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断裂带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可划分出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等结构单元。滑动破碎带位于断裂中心,发育各种断层岩、伴生裂缝和断裂空腔,测井特征表现为低声波时差,低中子孔隙度,高密度,无扩径,低指示曲线值,指示曲线VU值通常在0.1~0.2以下,断裂带交会图上归一化数据范围:0.4<Rc<0.8、0<AC<0.5、0.5<DEN<0.9、0<CNL<0.5;诱导裂缝带位于滑动破碎带外围,主要发育大量裂缝,测井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井径扩大或摆动,高指示曲线值,VU值在0.2~0.3以上,断裂带交会图上归一化数据范围:0.4<Rc<1.0、0.3<AC<1.0、0<DEN<0.6、0.4<CNL<1.0。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存在时空差异,即使是同一断裂也具有横向上的分带性和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及走向上的分段性,生长断层尤为明显,根据这些差异划分出三类八种断裂带结构模式,总结出三种断裂封堵类型:①岩性匹配、泥岩涂抹封堵型,多为一元型断裂,其封堵性可以依据断层两盘砂泥对置关系和泥岩涂抹强度确定;②滑动破碎带封堵型,多为二元型、三元型断裂,其封堵性可依据断层与对接储层的排替压力对比确定;③成岩胶结封堵型,多为埋深大、长期静止、地层水矿化度高、成岩胶结作用强的断裂。断裂对油气除了在垂向、横向上具有输导作用,在走向上也具有运移分量,当满足充足的油源供给、构造脊输导通道、运移动力条件时油气可在断裂走向上产生远距离的运移,从而在远离油源区聚集成藏。断裂对油气的输导、封堵作用具有对立统一性,在时间上、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点断平衡”特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引言  11-22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3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9
    1.2.1 研究现状  13-18
    1.2.2 存在的问题  18-19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9-22
第二章 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划分  22-52
  2.1 断裂带的宏观特征  22-39
    2.1.1 断裂带的野外露头剖面特征  22-31
    2.1.2 断裂带的岩心观察  31-39
  2.2 断裂带的微观特征  39-42
    2.2.1 微断层  39-42
    2.2.2 诱导裂缝  42
  2.3 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划分及特征分析  42-48
    2.3.1 滑动破碎带  43-47
    2.3.2 断层滑动面  47
    2.3.3 诱导裂缝带  47-48
  2.4 断裂带各结构单元物性差异  48-52
第三章 盆地内部断裂带结构的判识与刻画  52-69
  3.1 定性分析法判识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  53-59
    3.1.1 断点位置的确定  53
    3.1.2 成像测井资料反映断裂带内部结构  53-55
    3.1.3 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常规测井刻度  55-59
  3.2 定量计算法判识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  59-67
    3.2.1 断裂带指示曲线法  60-64
    3.2.2 交会图法  64-67
  3.3 运用测井学方法判识断裂带结构的影响因素  67-69
第四章 断裂带内部结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模式  69-93
  4.1 断裂带内部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  69-79
    4.1.1 断裂性质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  69-70
    4.1.2 断裂活动强度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  70-73
    4.1.3 岩性、单层厚度差异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  73-74
    4.1.4 埋深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  74-75
    4.1.5 断裂带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  75-77
    4.1.6 后期的充填与胶结作用影响断裂带的物性特征  77-78
    4.1.7 影响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其他因素  78-79
  4.2 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类型  79-81
    4.2.1 一元型结构模式  79-80
    4.2.2 二元型结构模式  80
    4.2.3 三元型结构模式  80-81
  4.3 盆地内部同沉积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  81-93
    4.3.1 典型区块盆地内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分析  81-90
    4.3.2 各结构类型断裂带上、下盘岩性对接关系  90-91
    4.3.3 生长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  91-93
第五章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93-123
  5.1 断裂带对油气输导和封堵机理  93-94
  5.2 断裂带对油气的垂向输导作用  94-95
  5.3 断裂带对油气的侧向封堵作用  95-109
    5.3.1 岩性配置封闭  96-98
    5.3.2 泥岩涂抹封闭  98-101
    5.3.3 主应力封闭  101-102
    5.3.4 产状配置封闭  102-104
    5.3.5 滑动破碎带封闭  104-107
    5.3.6 成岩胶结封闭  107-109
  5.4 不同结构类型断裂带与油气运聚关系  109-117
    5.4.1 一元型结构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  110-112
    5.4.2 二元型结构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  112-114
    5.4.3 三元型结构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  114-117
  5.5 断裂对油气的走向输导作用  117-121
    5.5.1 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方式  118-119
    5.5.2 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条件  119-121
  5.6 断裂带对油气封堵性与输导性的对立统一  121-123
    5.6.1 时间上的差异  121
    5.6.2 空间上的差异  121-122
    5.6.3 断裂输导、封堵性的“点断平衡”  122-123
结论  123-126
参考文献  126-136
附图  136-14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41-142
致谢  142-143
作者简介  143

相似论文

  1.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及附近断块断层封堵机理研究,P618.13
  2. 聚合物对测井响应特征研究,P631.8
  3. 我国利用FDI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F832.6
  4. 弥渡地区喜马拉雅期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演化,P588.1
  5. 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及应用,P618.13
  6. 祁东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3
  7. 杉木高温炭化改性技术的初步研究,TB321
  8. 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与股权再融资绩效研究,F276.6;F224
  9. 福州盆地地震动模拟研究,P315
  10. 利用被动源地震剖面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深部结构,P631.4
  11.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在攀西地区深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P631.325
  12. 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几何结构与构造变形,P618.13
  13. 乌尔逊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油气层藏过程的控制作用,P618.13
  14. 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演化及其油气意义,P618.13
  15. 从认知模块看英语词汇学习,H319
  16.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F719
  17. 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地震工程地质特征研究,P642
  18. 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及其堰塞湖沉积,P694
  19. 任务驱动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3
  20. 义乌市第三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F719
  21. 新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F71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